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甲状腺穿刺结果主要通过细胞学特征判断良恶性,良性结节通常表现为均匀的滤泡结构,恶性结节则可能出现核异型性、核沟或砂粒体等特征。病理报告会明确标注Bethesda分级I-VI类,其中III类及以上需结合临床进一步评估。
Bethesda分级是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的国际标准。I类为标本不满意,需重复穿刺;II类为良性,如结节性甲状腺肿;III类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病变,恶性概率较低但仍需随访;IV类为滤泡性肿瘤,恶性风险中等;V类为可疑恶性;VI类为确诊恶性。医生会根据分级建议观察或手术。
良性结节在细胞学上表现为滤泡细胞排列规则,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常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腺瘤。报告可能描述为胶质丰富、巨噬细胞浸润等。此类结节通常建议6-12个月超声随访,除非出现压迫症状无须特殊处理。
恶性结节细胞学可见核重叠、核膜不规则、核沟或核内假包涵体,乳头状癌还可能出现砂粒体。报告中若出现这些术语需高度警惕。确诊恶性后需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多数需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
对于III-IV类不确定结果,可补充检测BRAF、RAS、TERT等基因突变或Galectin-3等免疫组化标记。BRAF V600E突变对乳头状癌诊断特异性较高,而RAS突变可能提示滤泡癌风险。分子检测能提高诊断准确性约20-30%。
除细胞学结果外,还需结合超声特征如微钙化、纵横比>1、血清TSH水平及病史综合判断。儿童期放射线暴露史、家族甲状腺癌史会增加恶性风险。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多学科会诊可降低误诊概率。
建议患者获取报告后携带完整影像资料就诊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医生将根据穿刺结果、超声特征和临床症状制定个体化方案。良性结节随访期间应避免颈部过度受压,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碘摄入;若需手术,术后需规律监测甲状腺功能并遵医嘱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定期复查对早期发现病变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