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幼儿疹子通常出现在6个月至2岁期间,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临床称为幼儿急疹。疹子多在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时出现,表现为面部、躯干为主的玫瑰色斑丘疹。
幼儿急疹的典型病程分为两个阶段。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3-5天,期间可能伴随轻微咳嗽、流涕或食欲减退,但患儿精神状况通常较好。热退后12-24小时内皮肤出现直径2-5毫米的粉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按压褪色,先发于胸腹部,随后扩散至颈背和四肢,面部及膝盖以下较少见。皮疹不痛不痒,一般持续1-3天自行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或脱屑。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枕后淋巴结肿大或轻度腹泻。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非典型表现。早产儿或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警惕脑膜炎等并发症。若皮疹呈现出血点样改变或持续超过5天,需考虑川崎病、风疹等鉴别诊断。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皮疹多分布在接种部位周边,形态与病毒性皮疹存在差异。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反复或持续性皮疹,需进行免疫功能评估。
患儿出疹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抓挠。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但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尿量,若出现持续嗜睡、拒食或尿量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增加饮水量,辅食添加应遵循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