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老年人预防中风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中风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密切相关,需综合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应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7.0毫摩尔/升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4毫摩尔/升可显著降低中风风险。
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摄入。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如菠菜、燕麦和三文鱼富含的叶酸、膳食纤维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适量补充核桃、亚麻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或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避免清晨血压高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卧床老人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肌肉按摩,改善血液循环。运动应循序渐进,出现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每日吸烟超过20支的中风风险增加3倍。老年人应彻底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优先选择低度酒并避免空腹饮酒。长期酗酒会导致血压波动和心房颤动,增加出血性中风概率。
每半年检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评估血管斑块和血流情况。监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时及时干预。心房颤动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预防心源性栓塞。出现短暂性肢体无力或言语含糊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人需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头部保暖,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家属应学会识别中风早期症状如面部歪斜、肢体麻木等,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黄金时间。建议在家中配备电子血压计和血糖仪,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监测数据,就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