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注射狂犬疫苗后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忌饮酒、观察不良反应、保持伤口清洁、按时完成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接种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剧烈活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加重疫苗引起的局部红肿或疼痛。建议以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为主,同时注意休息,有助于减少身体不适感。
接种后一周内需严格禁酒。酒精可能干扰疫苗免疫效果,影响抗体产生。同时酒精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与疫苗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增加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风险。
需密切观察接种部位是否出现持续红肿、硬结或全身性发热、皮疹等症状。轻度发热或局部疼痛属于常见反应,可用干净毛巾冷敷处理。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
若因动物咬伤接种疫苗,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未愈合的伤口应保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暴露三级伤口需同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必须严格按照0、3、7、14、28天程序完成5针接种,漏针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接种期间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因特殊情况延迟接种,需咨询医生调整后续针次时间。
接种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抗体生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有助于代谢疫苗成分。接种部位出现瘙痒时禁止抓挠,可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完成全程接种后仍需远离可疑动物,若再次暴露需根据医嘱加强免疫。日常接触宠物后务必规范洗手,被不明动物抓咬后应及时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