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儿童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环境控制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儿童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鼻腔结构异常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鼻黏膜水肿。适合轻度过敏性鼻炎或感冒引发的急性鼻炎,操作时需使用专用洗鼻器,水温控制在35-37℃。家长需帮助低龄儿童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呛咳。该方法可配合鼻用喷雾使用,但不宜过度频繁,每日1-2次为宜。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缓解黏膜炎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过敏症状。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药物使用周期通常为2-4周,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鼻腔干燥等不良反应。中成药如鼻渊通窍颗粒也可辅助治疗,但不可替代西药。
对于尘螨等特定过敏原致敏的患儿,可考虑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疗程需持续3年以上。平时可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调节免疫功能,过敏季节前2个月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评估免疫调节效果。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使用防螨材质的枕头套。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新装修房屋需检测甲醛浓度,空调滤网每月清洁1次。这些措施可减少鼻黏膜刺激,降低症状发作频率。
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时,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严重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患儿可能需鼻内镜手术。术后需配合鼻腔冲洗和抗感染治疗,家长要监测体温及出血情况。手术干预仅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术后仍需长期管理过敏因素。
儿童鼻炎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饮水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建议家长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定期随访耳鼻喉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可用热毛巾敷鼻梁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用力擤鼻导致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