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要怎么预防

7934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正确擤鼻、增强免疫力、避免二手烟等方式预防。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卫生

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外耳道损伤引发感染。游泳或洗澡后及时用干净毛巾擦干外耳道,减少潮湿环境滋生细菌的概率。婴幼儿喂奶时保持头部抬高,防止奶液流入咽鼓管。耳部出现瘙痒或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或流感期间注意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风险。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缓解黏膜水肿对咽鼓管的压迫。儿童应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降低中耳炎继发概率。集体环境中注意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3、正确擤鼻

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压力骤增导致病原体逆流至中耳。婴幼儿可使用吸鼻器辅助清理鼻腔分泌物。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规范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减少因频繁擤鼻诱发中耳炎。

4、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改善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导致呼吸道抵抗力降低。

5、避免二手烟

烟草烟雾会损伤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增加病原体定植概率。家庭中有吸烟者应严格在室外吸烟,孕妇和儿童生活环境需完全无烟。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可定期进行耳鼻喉科检查,早期发现咽鼓管功能异常。装修后注意通风,减少甲醛等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损害。

预防中耳炎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日常注意观察听力变化和耳部不适感。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损伤。哺乳期母亲需掌握正确喂奶姿势,儿童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过敏体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对中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