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高度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眼轴异常增长、角膜曲率异常、巩膜结构薄弱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适合大多数高度近视患者。镜片采用高折射率材料可减少边缘厚度,改善佩戴舒适度。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避免因矫正不足导致视疲劳。选择轻质镜框能减轻鼻梁负担,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监测并发症。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可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通过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软性接触镜适合临时矫正,但长期佩戴可能引发干眼症或感染。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暂时降低度数,需严格遵循清洁规范。高度近视患者使用接触镜需配合人工泪液预防角膜缺氧。
全飞秒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适合角膜厚度足够的患者。表层切削手术恢复期较长但保留更多组织,术后需避免揉眼。术前需全面评估角膜地形图与眼压,排除圆锥角膜风险。术后可能出现眩光或干眼,多数症状会逐渐缓解。
该手术用生物材料加固眼球后壁,适用于眼轴超过26毫米的进展性高度近视。通过限制眼轴增长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可能出现暂时性复视或眼压波动,需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儿童患者手术时机需结合近视发展速度评估。
有晶状体眼内镜植入保留自身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效果稳定。术前需测量前房深度,排除青光眼或葡萄膜炎病史。术后可能发生白内障或角膜内皮损伤,需长期随访。该手术可逆性强,必要时可取出人工晶状体恢复原状。
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或拳击,防止视网膜脱离。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黄斑病变。保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揉眼或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