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病患者通常不需要每年打针,具体是否需要注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医生评估决定。心血管病的长期管理主要依赖口服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注射治疗仅用于特定情况如急性发作或严重心功能不全。
多数心血管病患者通过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可稳定病情,无须定期注射。例如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配合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但频次由医生根据凝血功能调整,非固定年度注射。
少数高危患者可能需要周期性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功能显著下降者,医生可能建议定期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肌重构;严重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时,需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缓解水肿。此类治疗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注射间隔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无须机械执行年度注射。
心血管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血压、血脂、心脏超声等指标,由医生动态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情绪激动。若出现胸闷气短加重、下肢水肿等表现,须立即就诊而非等待年度注射。注射治疗决策必须个体化,盲目定期注射可能增加出血或电解质紊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