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下肢水肿可能由静脉回流障碍、心力衰竭、肾脏疾病、淋巴系统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
静脉回流障碍可能与久坐久站、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静脉迂曲扩张等症状。治疗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穿戴医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若存在深静脉血栓,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严重时需行静脉取栓术。
心力衰竭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水肿、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同时配合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
肾脏疾病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及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泡沫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护肾药物,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淋巴系统异常可能与淋巴管炎、淋巴结切除术后、丝虫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下肢非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等症状。治疗可进行淋巴引流治疗,穿戴压力衣,严重时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低蛋白血症可能与营养不良、肝硬化、蛋白丢失性肠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全身性水肿、乏力、消瘦等症状。治疗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遵医嘱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下肢水肿患者日常需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高盐饮食,适当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若水肿持续加重或伴随呼吸困难、少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肾疾病。长期水肿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