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荨麻疹性血管炎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过敏、遗传因素、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
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适用于轻度症状或作为辅助治疗,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中重度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主要药物。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快速控制血管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减量。
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需长期控制病情的患者。通过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轻血管损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对胃肠道黏膜有潜在刺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奥马珠单抗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针对特定免疫环节进行精准干预,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需在专业医疗机构使用,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搔抓皮肤,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记录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或环境因素,如海鲜、尘螨等;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诱发皮损;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新发紫癜、关节肿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