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颅内压增高可能由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脑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脑组织缺氧、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脑水肿会导致脑体积增大,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减轻脑水肿,必要时需进行脱水治疗。
脑脊液循环障碍包括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减少或循环通路受阻等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于先天性畸形、炎症或肿瘤压迫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步态不稳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手术方式改善脑脊液循环。
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占位性病变会占据颅腔空间,导致颅内压增高。随着病变体积增大,症状会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等症状。治疗上需根据病变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方式。
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可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血液或坏死组织占据颅腔空间,同时可能伴有脑水肿。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上需控制血压,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必要时进行外科干预。
颅脑外伤后可能出现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挫裂伤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外伤后可能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治疗上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
对于颅内压增高患者,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抬高床头30度;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出现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就医。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知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