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61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结肠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慢性肠道炎症、肠道息肉恶变、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肠梗阻等症状。

1、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显著增加结肠癌发病概率。这类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导致肠道黏膜细胞异常增殖,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遗传性结肠癌通常需结合手术切除和靶向药物治疗,如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

2、高脂饮食

长期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及动物脂肪会促进胆汁酸分泌,肠道菌群将其转化为致癌物质。这类饮食还可能导致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必要时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微生态。

3、慢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修复损伤循环中,细胞分裂错误积累可能引发癌变。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活动期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生物治疗。

4、息肉恶变

腺瘤性息肉随时间推移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癌变风险较高。发现息肉应及时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处理,术后需定期复查。对于无法内镜切除的息肉,可能需行腹腔镜结肠部分切除术。

5、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石棉、重金属等职业暴露,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结肠癌风险。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均具有直接致癌作用。建议改变生活习惯,必要时使用尼古丁贴片辅助戒烟。

预防结肠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限制红肉摄入量每周不超过500克,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肠道症状者应提前筛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排便异常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粪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