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白发可能由遗传、年龄增长、营养缺乏、精神压力、疾病等因素引起。主要有遗传因素、黑色素合成减少、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白癜风等原因。
部分人群出现白发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表现为年轻时即出现散在白发,通常无伴随症状。此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染发等方式改善外观。
随着年龄增长,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改变,建议保持健康作息,适当补充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
长期素食或胃肠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黑色素代谢。可能伴随乏力、舌炎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剂,并增加动物肝脏、蛋类等食物的摄入。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干扰毛囊黑色素生成,常伴有体重异常变化、心悸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或甲巯咪唑片等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局部黑色素细胞破坏,表现为皮肤白斑伴毛发变白。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外用药物,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铜、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深海鱼、菠菜等;避免频繁烫染头发;学会调节情绪压力;出现快速进展的白发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40岁后出现少量白发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