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喉癌放疗后遗症主要有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纤维化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放疗可能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放疗后最常见的急性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溃疡和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吞咽困难多因放疗导致咽喉部肌肉纤维化或神经损伤,食物通过受阻,可能伴随呛咳。声音嘶哑源于声带或喉部结构受辐射影响,声带水肿或麻痹导致发声异常。颈部纤维化是慢性后遗症,颈部皮肤和深层组织变硬、弹性下降,可能限制头部活动。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放疗损伤甲状腺组织,导致代谢减慢,出现乏力、畏寒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龋齿、味觉减退或丧失、下颌骨坏死等后遗症。放射性龋齿因唾液腺受损导致口腔环境改变,牙齿更易蛀坏。味觉异常多与味蕾损伤相关,可能持续数月或永久性改变。下颌骨坏死是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与放疗后局部血供不足相关。
喉癌放疗后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清洁牙齿,避免刺激性食物。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或流质饮食,必要时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暴晒。声音恢复训练可咨询言语治疗师,通过呼吸和发声练习改善沟通能力。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伤口不愈,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或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