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后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腹部按摩、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产后便秘可能与激素变化、盆底肌松弛、饮食结构改变、活动量减少、伤口疼痛等因素有关。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晨起空腹饮用温水能刺激肠蠕动。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米面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产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凯格尔运动等低强度运动。每日坚持15-30分钟步行能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增强腹肌和盆底肌力量。剖宫产产妇需待伤口愈合后再开始运动。
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可促进肠道蠕动,手法需轻柔缓慢,每次按摩10-15分钟。按摩时可配合使用温热的毛巾敷于腹部,温度控制在40℃左右。按摩时间建议选择餐后1小时或睡前进行。
顽固性便秘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甘油制剂、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哺乳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安全性,避免使用含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用药期间需观察排便情况及乳汁分泌变化。
中医认为产后便秘多属气血亏虚,可选用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的中药配伍。艾灸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能调理脾胃功能。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服用泻下类中药。
产后便秘护理需注意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即使无便意也应尝试5-10分钟。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焦虑加重症状。如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或超过1周未排便应及时就医。哺乳期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确保药物不影响母乳喂养。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次收缩维持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2-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