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管介入治疗适合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对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冠心病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流,改善心肌供血。冠心病可能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适合血管介入治疗。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肢体缺血、疼痛甚至坏疽。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斑块旋切术恢复血流。外周动脉疾病可能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等药物。
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弹簧圈栓塞、支架植入等方式预防或治疗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疾病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尼莫地平片、丁苯酞软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
部分肿瘤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如肝癌、肾癌等。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或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控制肿瘤生长。肿瘤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块、消瘦、疼痛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等药物。
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栓塞出血血管快速止血。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血管畸形、创伤、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便血、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
血管介入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适应症,术后需注意穿刺部位护理,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脂高盐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随访,监测治疗效果。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血管介入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