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脑科医院 徐贵云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精神病的早期干预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精神病早期干预是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一个概念和一种干预方法,是指在还没有发展成精神病之前或在疾病的早期就对重点人群或患者进行监察和进行各种干预的方法,强调对精神病的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反之,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呢?有学者曾经综述21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第一次或第二次住院期间就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其疗效和预后要比更晚期才进行药物治疗的要好。研究显示,疾病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早期干预,包括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可能会保护大脑的可塑性,减少衰退,改善社会功能,从而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从新回归社会。目前,早期干预的对象有三种选择,其一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病前期干预;其次是对出现前驱症状的患者进行前驱期干预;第三,是对首次发病的患者进行干预。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徐贵云
一. 重点人群干预:
选择有高度患病危险的人群进行病前期干预,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但它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带来新的希望。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是易患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对40个欧洲研究的综述发现,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父母6.0%,同胞9.0%,父母中一人患精神分裂症则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是13.0%,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则子女的患病危险达46.0%。而普通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只有0.5~0.8%。因此,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决定发病与否。目前认同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模型是,在遗传易患因素和早期环境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可出现神经生物学异常,如在后期环境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则可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中大约20~50%存在神经生物学异常,包括脑结构、神经心理、眼球运动、事件相关电位、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异常。有的学者将这种异常称为“分裂质”,并着重强调阴性症状(指原有功能的缺损,如情感平淡或不稳定、孤僻、退缩、离群等社交回避、社会适应性差、及工作学习能力差等)和神经心理学异常。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特别是对存在精神生物学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可能致关重要。虽然精神分裂症多发生于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期早期,但该疾病的种子在早年就已经埋下。对高危人群的研究发现,后来发生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在大约4岁时就出现注意和行为异常,8~12时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主要表现为孤僻、离群等社交退缩,12~16时出现思维异常,如幻觉、妄想、或者怪异思维。因此,干预越早越好,最好能在疾病前期进行早期干预,甚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和生育过程开始干预。
在国外,这种早期干预开始于出生之后,如英国和澳大利亚,主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进行观测和评估,这种干预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也有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年一级亲属进行药物治疗试验,治疗6例,6周后5例被试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
虽然,许多干预措施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其家属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首先,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前进行婚姻咨询,尽量避免与另一个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患者结婚,加重下一代的不良遗传负荷。其次,生育前进行生育咨询,尽可能减少药物、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减少孕期和分娩并发症,从而减少子女的患病危险。第三,孩子出生后尽可能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和均衡的营养,尽可能避免感冒、环境污染、药物等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第四,与专业人员一起对孩子的营养、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心理进行密切观察和定期评估。第五,切忌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生长环境,特别是和谐的家庭环境尤其重要,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减少心理应激。第六,如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可咨询心理学家进行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第七,如出现孤僻、离群、退缩等人格改变、情绪不稳、或思维怪异等尽早与精神病学家联系进行评估和商讨对策。无论在孩子成长的什么阶段,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都要保持平静、和谐,避免焦虑、烦躁,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或人格异常的时候。
二.前驱期干预
前驱期是一个非精神病时期,它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又称为高危精神病状态或精神病先兆期。前驱期症状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大约持续2年。一般来说,50%的精神分裂症和20%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前驱期的特点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不思进取,抑郁情绪,失眠障碍,烦躁、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恶化,易发脾气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III-R)列出的前驱症状有9个,即神奇思想,不同寻常的感知体验,社交孤立或退缩,角色功能显著损害,情感迟钝、情感平淡或者情感不适切,讲话云里雾里或者赘述,缺乏主动性或者不思进取,独立特性的行为,或个人卫生差等。这些症状具有一定模糊、不确定、变化、主观性等特点。1995年澳大利亚在高中学生中检查以上9个前驱症状的发生状况,结果具有神奇思想的有51%,不同寻常感知体验45%,缺乏主动性或者不思进取39.7%,前驱症状非常普遍,不具有诊断价值,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警报症状”。后来,1998年,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McGorry和同事在墨尔本进行了PACE(个人评估和危机评估)研究,将前驱症状定义为三类:(1)轻微精神病性症状,新近出现至少1个下列症状;牵连观念、奇特的信仰或想象、感知觉障碍、奇特的思想及言语、偏执观念及奇怪的行为和表现;(2)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即幻觉、妄想、或破裂性言语,在自然缓解前至少持续1周;(3)具有精神疾病一般性的特点或状态,即病人持续处于非特异性焦虑或抑郁状态,GAF(整体功能评定量表)分最近至少减少30分,一级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在16~30岁的患者具有前面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前驱症状就要接受1个月的精神病理学检查。在评估的119人中,49人符合前驱症状标准,随访6月,40%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1999年,McGorry和同事对60名充分符合前驱症状诊断标准者进行对照试验,随访6月,治疗组只有12.5%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而对照组为36%。英国对前驱症状进行干预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下降10倍。
因此,一旦出现前面列举的各种前驱症状的时候,尽快将患者带来精神卫生专业结构进行评估,包括精神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细心随访和观察;认知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以及必要时给予小剂量的药物治疗。当然,面对这种情况时,家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
三.首发患者干预
一般将第一次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定义为精神病首次发作,到第一次得到治疗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未经治疗的精神病阶段(DUP)。国外调查的结果,这段时间一般是2年。广州市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调查了124例患者,DUP平均24个月,而从首次发病到首次住院治疗的时间是45个月。研究显示,DUP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相反,拖延治疗,预后较差。有一位女性患者,患病15年家人才送来住院治疗,住院治疗6个月,幻觉妄想仍然十分牢固,整天独处,不与人来往。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因此,家人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要尽快将患者送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当发现家人可能患有精神病时,怎么办?当然,当发现自己的亲人出现精神异常时,常常会抑制不住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情绪。但这无济于事,要尽快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细心观察,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确定异常是否存在;家人自己无法确定时,尽快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联系和咨询;确定患病后,要尽快送患者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和治疗。要注意的是尽量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但如患者出现暴力和攻击倾向时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尽量与亲友、和社区联系,取得支持与配合,争取治疗所需的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