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康复科

小儿脑瘫常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安沂华 主任医师
北京武警总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亢会传染吗 认识甲亢的基本常识?

甲亢一般不会传染。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亢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甲状腺结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易怒等症状。遗传因素在甲亢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自身免疫异常如格雷夫斯病是甲亢的常见原因,体内产生的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激素。甲状腺结节也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发甲亢症状。甲亢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普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甲亢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限制碘的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男性附睾炎如何护理 了解六个附睾炎护理常识?

男性附睾炎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久坐、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

附睾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逆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囊胀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保持会阴部清洁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内裤。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骑行,防止局部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冬瓜、绿豆等利尿食材。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日常应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时需及时复查。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什么是慢性滤泡性咽炎 介绍慢性滤泡性咽炎常见常识?

慢性滤泡性咽炎是咽部淋巴滤泡慢性增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和反复咽痛。

慢性滤泡性咽炎可能与长期烟酒刺激、胃酸反流、反复急性咽炎发作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干咽痒、吞咽不适等症状。该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寒冷干燥环境或过度用嗓后易加重。检查可见咽黏膜充血,咽后壁有颗粒状或簇状淋巴滤泡隆起,表面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烟酒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症状。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急救常识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可通过判断环境安全、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方式实施。心肺骤停通常由心脏疾病、窒息、触电、溺水、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判断环境安全

施救前需快速确认现场无坍塌、火灾、漏电等危险。将患者转移至平坦坚硬地面,避免在软床或沙发等不稳定平面操作。移除患者颈部及胸部的束缚物,确保施救空间充足。

2、呼叫急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启扬声器模式,清晰报告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和事发地点。若现场有他人,应指定专人联系急救系统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持续保持与急救人员的沟通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3、胸外按压

将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垂直向下按压,深度需达到5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时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4、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对于疑似颈椎损伤者改用推举下颌法。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可见异物可用手指侧向勾出。

5、人工呼吸

捏紧患者鼻翼,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严患者口唇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使用防护面罩可降低感染风险,若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接手。未经培训者应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点保持高质量胸外按压。日常应学习正规急救课程,定期复训巩固技能。家庭及公共场所建议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能在黄金4分钟内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注意急救过程中避免过度搬动患者颈部,儿童与成人按压手法存在差异需特别注意。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保护视力的小常识?

保护视力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定期检查、控制屏幕时间、改善环境光线等方式实现。视力保护需要从日常细节入手,结合科学方法预防近视及其他眼部问题。

1、调整用眼习惯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减少睫状肌持续紧张。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避免躺着或晃动环境下用眼。写字时坐姿端正,书本与视线呈30-40度角,减轻颈部与眼部压力。长时间专注用眼时可配合眨眼练习,每分钟眨眼15次以上维持泪膜稳定性。

2、补充营养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帮助维持视网膜感光功能。适量补充蓝莓、黑枸杞等含花青素食物,增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坚果类食物提供的维生素E和锌元素有助于延缓黄斑退化。深海鱼类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降低干眼症风险,建议每周食用2-3次。

3、定期检查

青少年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成人每年检查一次眼压和眼底。糖尿病患者需每3-6个月检查视网膜血管,高度近视者应关注视网膜裂孔筛查。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40岁以上人群建议增加青光眼筛查项目。

4、控制屏幕时间

电子设备开启护眼模式,调节屏幕色温至暖色调减少蓝光刺激。夜间使用设备时开启环境光源,避免黑暗环境中屏幕亮度过高。儿童每日累计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成人连续使用不超过45分钟。视频会议时可佩戴防蓝光眼镜,降低数码视疲劳综合征发生概率。

5、改善环境光线

阅读照明亮度保持在300-500勒克斯,光源置于左前方避免手部阴影遮挡。台灯选择无频闪LED光源,色温4000K左右最接近自然光。室内主照明与局部照明需协调,避免明暗对比过强引发瞳孔频繁调节。阳光强烈时佩戴UV400标准太阳镜,阻挡紫外线对角膜和晶状体的损伤。

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上下左右各方向缓慢转动眼球10次,促进眼外肌协调运动。热敷双眼每日2次,温度40℃左右持续5分钟,改善睑板腺功能预防干眼。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视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跟踪记录屈光度变化趋势,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应及时到眼科专科就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热门标签

肠坏死 跟腱炎 肾结核 颞骨骨折 腹膜后血肿 睑板腺囊肿 食管裂孔疝 鼻神经胶质瘤 急性根尖周炎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