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压力

总是莫名的哭,应激反应比较激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磊 护师
沙洼乡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嘴唇莫名的肿了怎么回事?

嘴唇莫名肿胀可能与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感染等因素有关。

过敏反应是嘴唇肿胀的常见原因,接触过敏原如食物、化妆品或药物后,体内组胺释放导致血管扩张和局部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突发性无痛肿胀,可能累及面部其他部位。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蜂窝织炎等也可引发红肿热痛症状,多伴随发热或局部渗出。

日常需避免舔唇、撕扯死皮,选择无刺激性润唇膏保湿。若肿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过敏或感染。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主要包括反复回忆创伤事件、过度警觉、情感麻木和回避相关刺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重大创伤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回避与麻木症状。症状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创伤事件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应对能力差异等原因引起。

1、创伤性再体验

患者会不自主地反复回忆创伤事件,包括闯入性回忆、噩梦或闪回。这些症状常在受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时被触发,导致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创伤性再体验可能与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出汗等生理反应。治疗可选用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配合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等心理干预。

2、警觉性增高

患者持续处于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易受惊吓、睡眠障碍、易激惹和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状态与交感神经系统持续激活有关,患者可能对正常环境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警觉性增高症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3、回避与麻木

患者会主动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同时出现情感麻木、对活动失去兴趣等症状。这种回避行为可能发展为社交退缩,情感麻木则表现为难以体验积极情绪。治疗需结合暴露疗法逐步接触回避刺激,文拉法辛等药物可帮助改善情感麻木症状。

4、负性认知与情绪

患者常出现持续的负性认知,如自责、疏离感或对世界的不信任。这些认知改变可能伴随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影响社会功能。认知重构疗法可帮助修正这些负性认知,米氮平等药物可辅助改善情绪症状。

5、躯体化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躯体化症状可能与长期压力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治疗需结合放松训练和压力管理,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缓解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建议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家属应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强迫患者回忆创伤事件,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支持、自我调节等方式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由重大创伤事件、个体心理素质、神经生物学改变、社会支持不足、应对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认知,减少回避行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利用双侧刺激帮助患者重新处理创伤记忆。暴露疗法通过渐进式接触创伤相关情境,降低患者的恐惧反应。心理动力学治疗探索创伤与潜意识冲突的关联。团体心理治疗提供同伴支持,减少病耻感。

2、药物治疗

舍曲林可调节5-羟色胺系统,改善核心症状和抑郁情绪。帕罗西汀对闯入性回忆和情感麻木有效。文拉法辛适用于伴有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喹硫平可控制激越和睡眠障碍。普萘洛尔用于预防创伤后记忆巩固,需在事件发生后早期使用。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改善情绪调节功能。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掌握自主神经调节技巧。针灸治疗通过调节边缘系统功能缓解焦虑症状。光照疗法对伴有季节性抑郁的患者有益。运动疗法促进内啡肽分泌,增强自我效能感。

4、社会支持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互助小组提供经验分享和情感共鸣。社区资源链接可获得持续的社会服务。创伤知情照护培训使支持系统更专业有效。

5、自我调节

正念冥想培养对当下体验的非评判性觉察。呼吸训练快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艺术表达治疗提供非言语的情感宣泄途径。规律作息维持生物节律稳定。渐进式肌肉放松降低警觉性增高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坚果。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每周至少三次。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周期,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学习情绪日记等自我监测技术,记录症状变化。与信任的人保持定期联系,避免社会隔离。出现严重自伤念头时需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应激性心肌病严重吗?

应激性心肌病通常不严重,多数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康复。该病主要由情绪或生理应激诱发,表现为短暂性左心室功能障碍,但心肌无不可逆损伤。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为心碎综合征,发病时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但冠状动脉检查通常无阻塞。患者以绝经后女性居多,强烈的情绪波动如亲人离世、激烈争吵等是常见诱因。生理性诱因包括严重疼痛、手术创伤或突发疾病。诊断需排除冠心病,通过超声心动图可见特征性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

约百分之五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室破裂。高龄、合并基础心脏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风险较高。这类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密切监测,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极少数病例因室间隔穿孔需外科修补。

患者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可适当补充富含镁和钾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定期随访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心理疏导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应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

应激性心肌病需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要点包括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差异。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典型表现为持续性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肌钙蛋白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应激性心肌病则常见于情绪或躯体应激后,左心室心尖部运动减弱呈气球样变,但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肌钙蛋白轻度升高且恢复较快。

2、心肌炎

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发,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心电图可见广泛导联ST-T改变,心脏磁共振显示心肌水肿和延迟强化。应激性心肌病无感染史,心室运动异常呈节段性分布,磁共振无典型心肌炎表现。两者均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但心肌炎更易合并心律失常。

3、心包炎

心包炎以胸痛随呼吸加重为特征,听诊可闻心包摩擦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而无心室壁运动异常。应激性心肌病胸痛性质与体位无关,超声可见特征性心尖部运动障碍。两者心电图均可出现ST段抬高,但心包炎通常无病理性Q波。

4、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由长期心动过速导致,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但无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控制心率后心功能可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多突发于应激事件后,心室运动异常呈可逆性,且与心律失常无直接因果关系。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鉴别持续性心律失常。

5、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为遗传性疾病,超声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时出现收缩期杂音。应激性心肌病无家族史,心室壁厚度正常,应激期过后心功能完全恢复。基因检测可明确肥厚型心肌病诊断。

对于疑似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建议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发病期间需密切监测心功能,避免再次应激刺激。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定期随访评估心室运动恢复情况。合并心力衰竭时需规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喉麻痹 膀胱肿瘤 丙酸血症 孢子丝菌病 慢性肾衰竭 柯萨奇病毒感染 帽状腱膜下脓肿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