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感冒

孩子肠胃性感冒,偶尔肚子疼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滕圣元 住院医师
肥城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陈海鹏 住院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如何退烧?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

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适当减少衣物保持环境通风,鼓励患儿多饮温水补充体液。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但须注意用药间隔时间及禁忌证。

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病毒性感冒反复发烧怎么办?

宝宝病毒性感冒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加强护理等方式治疗。

病毒性感冒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表现为鼻塞、咳嗽、反复发热等症状。体温未超过5度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若体温持续超过5度或伴有精神萎靡,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配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抗病毒中成药。护理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

患病期间应少量多次喂食温水,选择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海鲜等易过敏食材。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病毒性感冒发烧?

小孩病毒性感冒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病毒性感冒发烧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咽喉肿痛、全身乏力等。患儿可能出现38-39摄氏度的中低热,伴随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会发展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全身性表现。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在3-5天内症状逐渐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细菌继发感染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等指标。

患儿应保持充足休息,多饮温水,进食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用温水擦浴辅助物理降温,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居室保持通风换气,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发热

流行性感冒患者通常会出现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3-5天。发热是机体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可能伴有寒战、畏寒等症状。儿童发热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2、头痛

流感引起的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主要集中在额部或眼眶周围。头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伴随眼部不适或畏光。头痛症状通常在发热消退后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3、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酸痛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之一,以背部、四肢肌肉最为明显。酸痛程度较重,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这种症状由病毒血症和炎症反应引起,通常在发病后1-2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轻。

4、乏力

流感患者常感到极度疲乏无力,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乏力症状可能持续1-2周,部分患者恢复期较长。这种症状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有关。

5、咳嗽

流感引起的咳嗽多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少量痰液。咳嗽症状可持续1-2周,可能伴有咽痛、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加重或继发细菌感染。

流行性感冒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以促进代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流感季节前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怎样预防病毒性感冒?

预防病毒性感冒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改善生活环境等方式实现。病毒性感冒主要由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1、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随后立即丢弃纸巾并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通过黏膜感染的机会。

2、接种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疫苗保护期约6-8个月,需每年秋季重新接种以匹配变异毒株。

3、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饮食中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

4、避免接触传染源

流感流行期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须前往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家庭成员患病时应分餐饮食,患者使用独立卫浴器具。

5、改善生活环境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干燥环境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预防病毒性感冒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应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诱发呼吸道抵抗力下降。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出现咽痛、鼻塞等早期症状时可饮用姜茶、蜂蜜水等温热饮品缓解,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准备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作为应急储备。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肝癌 脑囊虫病 2型糖尿病 创伤性血胸 耳源性眩晕 利斯特菌病 倾倒综合症 胎儿脑积水 反应性精神病 戊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