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宝宝这几天都在咳嗽,流清鼻涕、舌苔一时白一时黄,没有发烧,痰吐不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颜色,这要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孕检的时间都在几周?

孕检时间通常为孕6-13周、孕14-19周、孕20-24周、孕25-28周、孕29-32周、孕33-36周及孕37-40周。

首次孕检建议在孕6-13周进行,主要评估胎儿发育基础情况,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超声检查等项目。孕14-19周需进行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排查染色体异常风险。孕20-24周通过大排畸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孕25-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孕29周后每2-4周检查一次,监测胎心、胎位及母体血压等指标。孕37周后进入产前监护阶段,需每周检查直至分娩。

孕检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抑郁症每天都在发作吗??

抑郁症并非每天都在发作,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抑郁症的发作可能呈现间歇性、周期性或持续性特征,具体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外界刺激等因素相关。

部分患者可能经历阶段性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谷持续数周至数月后逐渐缓解,期间可能伴随相对平稳期。轻度抑郁发作通常与环境压力事件相关,如工作挫折或人际关系冲突,症状可能随压力源消失而减轻。这类患者往往保留部分社会功能,情绪波动具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性特征。

重度抑郁患者更易出现持续性症状,但症状强度仍存在波动。即便在发作期内,患者也可能存在症状相对减轻的短暂时段。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则呈现更复杂的发作模式,抑郁期与躁狂/轻躁狂期交替出现。季节性抑郁患者症状集中于特定季节,如秋冬季日照减少时症状显著加重。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记录情绪变化日记有助于识别发作规律,应避免酒精等中枢神经抑制剂。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需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临床治疗通常采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经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发作频率可显著降低。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新生儿24先是基本都在睡觉什么情况?

新生儿24小时基本都在睡觉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睡眠时间通常为16-20小时,主要由生长发育需求、大脑未成熟、进食模式等因素决定。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需要通过长时间睡眠促进脑细胞分化与突触形成。睡眠周期较短且浅睡眠占比较高,表现为易惊醒但很快重新入睡。频繁哺乳后因消化吸收消耗能量,也会出现进食后立即入睡的情况。部分新生儿因产程消耗或黄疸等因素,可能睡眠时间略超20小时,但清醒时精神状态正常、吸吮有力则无须过度担忧。

若伴随拒奶、哭声微弱、肌张力低下或皮肤发绀等异常表现,需警惕低血糖、颅内出血或严重感染等病理情况。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睡眠时间可能更长,但需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导致低血糖性嗜睡,表现为长时间沉睡且难以唤醒。

建议家长记录每日有效哺乳次数与尿量,确保每2-3小时唤醒喂养。睡眠环境保持25℃左右室温与50%湿度,避免包裹过紧。注意观察睡眠时呼吸是否平稳、肤色是否红润,出现呼吸暂停或呻吟声需及时就医。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估睡眠觉醒周期是否正常。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体温每天都在37.2左右正常吗?

体温持续在37.2摄氏度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正常。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通常为36-37摄氏度,但部分人群基础体温可能略高。

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测量时间、测量部位、生理状态等。晨起体温通常比下午低0.5摄氏度左右,运动后或进食后体温可能短暂升高。女性排卵期体温可上升0.3-0.5摄氏度,持续至月经来潮前。情绪紧张、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也可能导致体温轻微上升。这些情况下体温37.2摄氏度多为生理性波动,无须特殊处理。

若排除上述因素后体温仍持续在37.2摄氏度,可能提示存在异常。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起长期低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常伴有持续性体温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活动期可能出现低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早期症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热。这些情况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特定部位疼痛等。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趋势。选择安静状态下测量,避免运动、进食后立即测量。若持续低热超过两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补充水分,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体温监测期间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结石痛发作为什么都在晚上?

肾结石痛发作多在晚上可能与夜间尿液浓缩、体位改变、副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有关。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在肾脏异常积聚所致,主要表现为腰部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

1、夜间尿液浓缩

人体在夜间睡眠时通常不会饮水,经过数小时代谢后尿液浓度显著升高。高浓度尿液会使结石对泌尿系统黏膜的刺激加剧,同时尿液中结晶物质更易沉积在原有结石表面。建议睡前适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

2、体位改变诱发移动

平卧体位转变为侧卧或翻身时,肾脏位置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结石移位。当结石卡在输尿管狭窄部位时会引发剧烈绞痛,这种疼痛常向会阴部放射。急性发作时可尝试热敷缓解痉挛,需及时就医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3、副交感神经活跃

夜间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状态会增强输尿管蠕动频率,促使结石下移过程中产生机械性刺激。这种疼痛多为阵发性锐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配合双氯芬酸钠栓镇痛。

4、激素昼夜节律影响

抗利尿激素在夜间分泌增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易使小结石聚集。此类疼痛多位于肋脊角处,活动后可能加重。建议完善泌尿系CT检查,必要时服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扩张输尿管。

5、疼痛敏感性增高

夜间环境安静时人体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锐,同等程度的结石刺激在白天可能被忽略。持续疼痛超过6小时或出现发热需警惕感染,应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留置双J管引流。

肾结石患者日常需控制草酸钙摄入,避免食用菠菜、浓茶等高草酸食物。保持每日饮水量均匀分配,尤其重视睡前300毫升温水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动态,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建议积极干预。突发剧烈腰痛时应采取弯腰屈膝体位缓解压力,记录疼痛特点和持续时间供医生参考。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妊娠反应 丙酸血症 卵巢肿瘤 恶性青光眼 耳源性眩晕 急性会厌炎 急性淋巴管炎 脑出血后遗症 急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