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小儿患化脓性扁桃腺炎,高热40度可以用激素吗?已经静滴头胞类药物。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高热惊厥的表现?

宝宝高热惊厥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通常伴随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与体温骤升、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家族遗传史、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1. 突发性抽搐

抽搐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四肢对称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患儿可能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部分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种抽搐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体温急剧升高是常见诱因。

2. 意识障碍

发作期间患儿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呼唤或拍打不能唤醒。意识丧失通常伴随抽搐开始,抽搐停止后逐渐恢复。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短暂嗜睡或烦躁,属于发作后正常现象。

3. 眼部症状

典型表现为眼球上翻固定或向一侧凝视,瞳孔可能扩大。部分患儿伴随眼睑颤动或眨眼动作。这些症状反映大脑皮层及脑干功能暂时性紊乱,通常随抽搐结束而消失。

4. 体温异常

发作时体温多超过39摄氏度,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发热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速度比绝对值更重要,24小时内体温骤升1摄氏度以上时风险显著增加。

5. 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等缺氧表现,少数可能呕吐或咬伤舌头。发作后常有短暂乏力、哭闹,但神经系统检查无持续异常。若出现单侧肢体抽搐或发作超过15分钟需警惕复杂性惊厥。

家长发现宝宝高热惊厥时应保持镇定,将患儿侧卧防止窒息,松开衣领记录发作时间,禁止掐人中或塞物品入口。惊厥停止后及时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日常需注意监测体温,发热时适当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备用地西泮栓剂等急救药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预防接种可降低感染相关惊厥风险,保证充足睡眠也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颅骨巨细胞瘤怎么治?

颅骨巨细胞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治疗。颅骨巨细胞瘤通常由基因突变、局部创伤、慢性炎症、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颅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病灶局限且未侵犯重要结构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病灶刮除术、整块切除术,必要时需联合颅骨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多用于无法完全切除或术后复发的病例,可抑制肿瘤生长。常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总剂量需根据肿瘤体积调整。放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脑坏死、垂体功能减退等远期副作用,需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

3、药物治疗

地诺单抗是治疗颅骨巨细胞瘤的核心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能减轻骨破坏,干扰素-α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肾功能,警惕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

4、靶向治疗

针对RANK/RANKL通路的靶向药物如狄诺塞麦可阻断肿瘤生长信号。BRAF抑制剂适用于存在基因突变的难治性病例。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心脏QT间期和电解质水平。

5、介入治疗

介入栓塞适用于血供丰富的颅底肿瘤,可减少术中出血。经动脉化疗栓塞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至肿瘤部位,常用药物包括顺铂、多柔比星。术后需观察穿刺部位出血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颅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复查。出现头痛加重、视力变化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长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迹象。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焦虑,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支持。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儿童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办?

儿童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用力掏耳导致鼓膜损伤。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但禁止自行向耳内灌水。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若耳道肿胀明显,需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理。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可局部抑制细菌繁殖。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中耳。该治疗可能与细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情况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减轻、脓液减少等症状。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药物可全身控制感染。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该治疗可能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等情况有关,通常伴随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积脓严重者,医生可能在鼓膜前下方穿刺排出脓液,缓解耳内压力。操作后需避免污水进入耳道,通常穿刺孔可在数日内愈合。该治疗可能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等情况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等症状。

5、鼓室成形术

慢性反复发作或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可能需手术修复鼓膜及听骨链。术后需定期换药并避免剧烈运动。该治疗可能与胆脂瘤型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情况有关,通常伴随持续性耳漏、传导性耳聋等症状。

患儿发病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恢复期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影响中耳。家长需每日观察耳道分泌物性状,若出现脓液增多、剧烈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复诊。急性期可冷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滴耳。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

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发热、扁桃体红肿伴脓性分泌物。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典型症状包括咽部剧烈疼痛、高热寒战、扁桃体充血肿胀、脓点或脓苔覆盖、颌下淋巴结肿大。

1、咽部剧烈疼痛

疼痛常始于单侧并迅速波及双侧,吞咽时加剧,可放射至耳部。患者因疼痛拒绝进食,儿童可能出现流涎。检查可见扁桃体表面黏膜充血,腭弓及悬雍垂水肿。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影响言语功能。

2、高热寒战

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易发生高热惊厥,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发热通常持续3-5天,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脓毒血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3、扁桃体充血肿胀

扁桃体体积增大可达II-III度,表面血管扩张呈暗红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肿胀严重者可阻塞咽腔,导致呼吸困难,婴幼儿可能出现吸气性喉鸣。部分患者伴有口臭,因细菌分解脓性分泌物产生硫化物所致。

4、脓点或脓苔覆盖

发病24-48小时后,扁桃体隐窝处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逐渐融合成片状假膜。假膜易擦去且不出血,此特征可与白喉鉴别。脓性分泌物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

5、颌下淋巴结肿大

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减低。淋巴结炎多为反应性增生,少数可能发展为淋巴结脓肿。触诊时应轻柔,避免挤压导致感染扩散。肿大淋巴结通常在炎症控制后2-3周消退。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饮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颈部冷敷有助于缓解疼痛。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或诱发风湿热等并发症。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化脓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

化脓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解剖结构异常等。化脓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类型,需及时就医治疗。

1、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阻塞是化脓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粪石、淋巴滤泡增生、异物、肿瘤等因素可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使分泌物滞留,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造成阑尾壁缺血坏死。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患者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阑尾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细菌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阑尾,也可因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感染导致阑尾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炎症反应。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诱发化脓性阑尾炎。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影响阑尾排空功能。胃肠神经调节障碍也可能使阑尾肌肉痉挛,加重管腔阻塞。这类患者常有消化不良、腹胀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典型阑尾炎表现。

4、免疫力下降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生化脓性阑尾炎。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可削弱免疫功能,降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低下者阑尾局部防御能力减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大量繁殖,加速炎症发展。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并发症风险较高。

5、解剖结构异常

阑尾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增加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风险。阑尾过长、过度弯曲、系膜过短等先天变异可影响阑尾排空功能,导致分泌物滞留。部分患者阑尾血管分布异常,血供较差,更容易发生缺血坏死。解剖异常者可能反复发作阑尾炎,需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康复,定期复查,注意切口护理,预防感染。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伤寒 裂谷热 瘢痕子宫 进食障碍 桡骨骨折 等孢球虫病 急性乳突炎 肱骨髁间骨折 复发性多软骨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