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尿酸511.06参考值430总胆固醇5.12参考值5.2抗o217参考值200白细胞10.05参考值9.5淋巴细胞数3.85参考值3.2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凌凤 住院医师
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立即预约
黄庆先 住院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吃抗凝药会引起紫癜吗?
吃抗凝药可能引起紫癜,尤其是长期使用或剂量不当的情况下。紫癜是一种皮肤或黏膜出血的表现,可能与抗凝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关。解决方法包括调整药物剂量、补充维生素K或更换药物类型。 1、抗凝药的作用机制与紫癜的关系 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凝固能力,从而预防血栓形成。然而,这种作用也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的外伤或压力就可能引发皮下出血,表现为紫癜。常见的抗凝药如华法林、肝素等,长期使用或剂量过高时,紫癜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紫癜的常见类型与表现 紫癜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凝药引起的紫癜通常属于后者,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或瘀斑,按压不褪色。严重时可能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如果紫癜范围较大或伴有其他出血倾向,需及时就医。 3、如何应对抗凝药引起的紫癜 - 调整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如INR值)调整抗凝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 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的重要合成原料,适当补充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 - 更换药物类型:如果紫癜症状严重,可考虑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这些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4、日常注意事项 - 避免外伤:减少剧烈运动或碰撞,防止皮肤受到外力损伤。 -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和凝血功能。 - 定期监测: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确保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吃抗凝药引起紫癜并非罕见现象,但通过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补充营养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如果紫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凝血功能异常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能治愈吗?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达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支持治疗,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是关键。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LGL白血病的首选方法,常用药物包括: -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减少异常淋巴细胞的数量。 - 环孢素:调节免疫系统,抑制异常淋巴细胞的活性。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疾病: - 干扰素α:刺激免疫系统攻击异常细胞。 - 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靶向清除异常淋巴细胞。 -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T细胞,增强其杀伤能力。 3、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 输血:用于纠正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 抗感染治疗:预防或治疗因免疫抑制引起的感染。 - 营养支持:通过均衡饮食和补充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4、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LGL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基因突变类型密切相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策略。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辅助治疗: -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蔬菜和水果。 - 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 -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缓解焦虑和压力。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免疫和支持治疗,结合个性化方案和生活方式调整,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乐观心态。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尿酸会引起肾结石吗?
尿酸确实可能引起肾结石,尤其是尿酸结石。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形成结晶并逐渐发展为结石。控制尿酸水平和调整饮食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尿酸与肾结石的关系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液和尿液中的尿酸浓度会升高。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容易形成尿酸结晶,这些结晶在肾脏中沉积并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尿酸结石。尿酸结石占肾结石的5%-10%,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 2、尿酸结石的成因 -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基因问题导致尿酸代谢异常,容易形成结石。 - 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酸生成。 - 生理因素: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尿酸排泄。 - 病理因素:慢性肾病、痛风等疾病会直接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 环境因素:饮水不足、长期服用利尿剂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增加尿酸结石风险。 3、如何预防和治疗尿酸结石 - 药物治疗: 1. 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可减少尿酸生成。 2. 碱化尿液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钾,可提高尿液pH值,溶解尿酸结晶。 3. 利尿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尿酸排泄。 - 饮食调整: 1.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啤酒、海鲜。 2. 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 3.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3升,稀释尿液中的尿酸浓度。 - 生活方式改善: 1.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2. 适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3. 避免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 尿酸结石的形成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尿酸结石。如果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尿液检查、B超或CT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巨舌 胃扭转 肺性脑病 高热惊厥 肝胆管结石 臂丛神经损伤 单纯性牙周炎 滴虫性尿道炎 无菌性脑膜炎 1型糖尿病性乳腺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