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七岁孩子睡着时喘气粗还嗓子疼是气管不好吗?还是有火?吃成人用的头孢氨苄行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鼻炎可以吃头孢克洛胶囊吗?

急性鼻炎一般不建议自行服用头孢克洛胶囊,需经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通常具有自限性。头孢克洛胶囊属于抗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如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如脓性分泌物持续超过10天、发热等,盲目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或肠道菌群紊乱。若合并细菌性鼻窦炎等并发症,医生可能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开具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日常建议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保证充足休息。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有何区别?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起病急且症状明显,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成人糖尿病以2型为主,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减退相关,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治疗上,儿童需依赖胰岛素注射,需严格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同时关注生长发育需求。成人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但需综合管理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儿童心理支持更为重要,需家长参与日常管理。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监测血糖,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鼓励适量运动,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尿路感染能吃头孢吗?

尿路感染患者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但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体类型、药物敏感性及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头孢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常见尿路感染致病菌有较好效果。临床常用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地尼分散片等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前建议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观察排尿灼热感、尿频等症状是否缓解,若用药3天后无改善需复诊调整方案。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头孢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需明确过敏史。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头孢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与益生菌间隔2小时服用可减少肠道菌群紊乱。治疗期间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避免同服酒精以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除药物治疗外,需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应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头孢类药物属于处方药,须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提前停药。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头孢治尿道感染吗?

头孢可以治疗部分尿道感染。头孢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常见尿道感染病原体有效,但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具体药物。

头孢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效果较好。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地尼分散片等二代或三代头孢常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非复杂性肾盂肾炎。这些药物在尿液中浓度较高,能有效清除泌尿道病原体。治疗期间需观察排尿灼热感、尿频等症状是否缓解,同时注意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

部分特殊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可能对头孢类药物天然耐药。反复发作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存在泌尿系结构异常时,头孢单药治疗效果可能欠佳。此时需通过尿培养明确致病菌,必要时联合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左氧氟沙星片等其他类型抗生素。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药方案。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足。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复诊。头孢类药物需严格完成全程治疗,自行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细菌耐药性产生。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用药前必须告知医生。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什么?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通过腹部冲击帮助患者排出阻塞物。该技术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患者,操作时需从背后环抱患者腰部,快速向上向内挤压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推动异物排出。主要有操作准备、定位手法、施力方向、力度控制和后续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一、操作准备

实施前需快速判断患者状态,确认其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出现双手抓喉的窒息表现。让患者站立或坐直,施救者站于其身后,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无障碍物。

二、定位手法

施救者一脚插入患者两腿之间保持稳定,双手从腋下环抱至腹部。一手握拳,拳眼朝向患者腹部,位置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注意避开胸骨末端和肋弓,防止内脏损伤。

三、施力方向

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上方45度角冲击患者腹部,模拟J字形运动轨迹。每次冲击需干脆有力,利用膈肌上抬产生的气流压力推动异物。连续进行5次冲击为一组,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四、力度控制

冲击力度应足以抬起患者双脚为宜,但需根据体型调整。对孕妇或肥胖者应改为胸部冲击,定位在胸骨下半段。冲击时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前倾,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或脏器损伤。

五、后续处理

若异物排出应立即停止操作,帮助患者清除口腔残留物。若患者失去意识需转为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电话。成功施救后仍需就医检查,排除迟发性内脏出血或气道损伤等并发症。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需通过专业培训反复练习,日常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说笑。老年人应避免食用粘性食物,儿童需将坚果类物品放在安全位置。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学习急救技能,定期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复训课程,确保手法准确有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肝癌 胆结石 肺鼠疫 葡萄胎 角膜擦伤 房间隔缺损 肺弓形体病 日光性皮炎 疱疹样脓疱病 脉络丛乳头状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