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哺乳期的妈妈感冒发烧宝宝可以吃奶吗打退烧针了还输液了,因为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烧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7个月婴儿发烧如何退烧?

7个月婴儿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补充水分、使用退烧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退烧。婴儿发烧通常由感染、疫苗接种、环境温度过高、脱水、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浸湿毛巾后拧干,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导致寒战。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物理降温,每次持续10-15分钟。擦拭过程中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2、调整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避免过度包裹婴儿,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适当开窗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防止呼吸道干燥。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减少盖被厚度,避免因过热导致体温继续升高。

3、补充水分

发烧会增加体液流失,需要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母乳或配方奶。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给予稀释的苹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喂水量为10-20毫升,间隔30-60分钟一次。观察婴儿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拒绝饮水的婴儿可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入。

4、使用退烧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烧药,禁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供医生参考。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发烧持续超过24小时、体温超过40摄氏度、出现抽搐、皮疹、呼吸困难、嗜睡或烦躁不安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就医时携带体温记录、用药情况和喂养记录。医生可能建议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感染源,并根据结果开具抗生素或其他治疗药物。

家长需密切监测婴儿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保持婴儿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发烧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退烧后24-48小时内仍可能反复,需继续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恢复期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泥,帮助提升免疫力。若出现反复高烧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潜在疾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发烧了怎么办如何物理退烧?

儿童发烧可通过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多饮温水、使用退热贴等方式进行物理退烧。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温水擦浴

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后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擦拭后及时擦干身体,防止受凉。若儿童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2、减少衣物

解开过厚衣被帮助散热,保留单层棉质透气衣物即可。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避免对流风直吹。家长需观察儿童手脚温度,若出现四肢冰凉提示体温可能继续升高,需结合其他退热措施。

3、调节室温

保持房间通风但避免强风直吹,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26℃左右。可配合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防止呼吸道干燥。高温天气可拉上窗帘减少日照升温,夜间适当开窗促进空气流通。

4、多饮温水

少量多次喂饮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次10-15毫升,间隔15-20分钟补充。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必要时就医。

5、使用退热贴

将退热贴敷于额头或颈部两侧,每4小时更换一次。选择儿童专用退热贴,避免含有薄荷等刺激性成分。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儿童慎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需立即停用。

物理退烧期间家长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可准备米粥、面条等流质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注意观察有无皮疹、咳嗽等伴随症状,做好记录供医生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发烧38.4可以吃退烧药吗?

小孩发烧38.4摄氏度一般可以吃退烧药,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医生建议决定。体温38.4摄氏度属于低热范围,若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无其他严重症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若伴随明显不适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则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低热时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保持室内通风,温度控制在24-26摄氏度。鼓励孩子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观察孩子食欲和活动状态,若进食正常且能安静玩耍,可暂缓用药。

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药物干预。孩子因发热出现烦躁不安、持续哭闹或拒绝饮水时,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儿童专用退烧药。既往有热性惊厥发作的孩子,体温超过38摄氏度即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早产儿或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发热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伴随症状。退烧药使用间隔应大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若体温持续超过48小时或反复升至39摄氏度以上,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潜在疾病。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或擅自增加剂量,用药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评估效果。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婴儿长牙发烧怎样退烧?

婴儿长牙期间出现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保持清洁、使用退烧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长牙期发热可能与牙龈局部炎症、免疫反应、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低热、烦躁、流涎增多等症状。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每次间隔20分钟。同时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为宜。若婴儿出现寒战需立即停止擦拭。

2、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苹果泥,避免过硬过烫的食物刺激牙龈。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使用硅胶牙胶冷藏后给婴儿啃咬,缓解牙龈肿胀感。注意观察婴儿进食量,若拒食超过6小时需就医。

3、保持清洁

每日用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婴儿牙龈及口腔,进食后喂少量温开水冲洗口腔。及时更换被唾液浸湿的衣物,避免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定期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伤面部,可使用纯棉手套防护。

4、使用退烧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两种药物需间隔4小时以上使用。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用药后体温无下降趋势应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

出现高热超过39摄氏度、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伴随呕吐腹泻、精神萎靡或皮疹等情况时,需立即就诊儿科或急诊科。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继发疾病,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治疗。

家长需每日监测婴儿体温3次并记录变化趋势,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保持婴儿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可播放白噪音帮助放松。哺乳期母亲应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若发热期间出现抽搐,应立即让婴儿侧卧并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退热后仍需观察3天,注意有无牙龈化脓、拒食等异常表现。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发烧吃了退烧药还是不退怎么办?

小孩发烧吃了退烧药还是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不退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病原体耐药、合并其他感染、脱水、药物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持续监测体温,若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

2、补充水分

发烧时体表水分蒸发加快,每升高1摄氏度体温需增加10%液体摄入。可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或稀释后的苹果汁,少量多次喂服。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若4小时内无排尿或尿色深黄,提示存在脱水风险。

3、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穿着单层纯棉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障碍,但需注意四肢末梢保暖。使用空调时避免冷风直吹,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4、观察伴随症状

记录发热峰值、热型及伴随症状,如出现喷射性呕吐、皮疹、抽搐、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川崎病等特殊情况。

5、及时就医

当退烧药使用后2小时体温未降或反复超过38.5摄氏度,建议儿科急诊就诊。需准备用药记录、体温曲线图供医生参考,可能需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

家长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但需注意避免与退热药同服。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继续观察3天有无反复发热。家中应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贴等应急物品,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肝癌 痢疾 胼胝 结肠瘘 乳腺炎 肩关节脱位 部分性葡萄胎 放射性食管炎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艾柯病毒急性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