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36周头位,为何宝宝总在肚挤周围和上腹部硬起来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臀位怎么纠正胎位?

臀位可以通过膝胸卧位操、外倒转术等方式纠正胎位。

膝胸卧位操是常见的非侵入性纠正方法,孕妇排空膀胱后跪卧于硬板床,双上肢屈曲放于头部两侧,胸部尽量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保持姿势5-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该方法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胎头向下旋转,适合孕30-34周臀位孕妇。外倒转术需由专业医生在超声监测下操作,通过手法推动胎儿臀部促使胎头转向骨盆入口,通常在孕36-37周实施,存在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证。若胎位异常合并脐带绕颈、前置胎盘等情况,则禁止自行纠正。

纠正期间需定期产检监测胎心及胎位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孕30周还是臀位怎么办?

孕30周臀位可通过膝胸卧位操、外倒转术、剖宫产等方式干预。

膝胸卧位操是常见的非侵入性矫正方法,孕妇排空膀胱后跪卧于硬板床,胸部贴床、臀部抬高,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通过重力作用促使胎头转向骨盆入口。外倒转术需由专业医生在超声监护下进行,通过手法推动胎儿转为头位,适用于孕36周后且无胎盘前置等禁忌症者。若孕晚期持续臀位或存在脐带绕颈等风险,剖宫产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分娩方案,需结合胎儿大小、骨盆条件等综合评估。

日常可适度散步促进胎位调整,避免久坐久卧,定期产检评估胎位变化。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夜间不能平卧位入睡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吗?

夜间不能平卧位入睡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平卧时下肢血液回流增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肺淤血和呼吸困难,被迫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呼吸。这类患者常伴随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BNP检测等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并限制钠盐摄入。

非心力衰竭因素如胃食管反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等也可导致平卧不适。胃食管反流患者平卧时胃酸易反流刺激食管,引发胸骨后灼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卧时膈肌上抬可能加重呼吸困难;肥胖者平卧时腹压增高会影响呼吸运动。这些情况需通过胃镜、肺功能检查等鉴别,针对性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索茶碱片等药物。

建议出现持续性平卧呼吸困难者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或呼吸内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日常应避免睡前过饱饮食,控制体重,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心力衰竭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30度缓解症状。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牙龈上的脓包能挤吗??

牙龈上的脓包不能自行挤压。牙龈脓包通常由牙周脓肿、根尖周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加重病情。

牙龈脓包多与牙髓坏死、龋齿未及时治疗或牙周炎进展有关。脓液积聚在牙龈组织内形成局限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波动感。挤压可能破坏局部防御屏障,使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甚至全身性菌血症。感染扩散可能累及邻近解剖结构如颌骨、咽旁间隙,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或颅内感染。急性期处理应以控制感染为主,医生可能通过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并配合根管治疗或牙周基础治疗消除病灶。

少数情况下,长期存在的牙龈脓包可能与特异性感染或肿瘤相关。结核性脓肿通常伴随低热和盗汗,放线菌病可见硫磺样颗粒分泌物。某些颌骨囊肿或恶性肿瘤也可能表现为牙龈隆起伴渗出,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这类情况挤压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速病变进展或造成误诊延误。

出现牙龈脓包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用温盐水漱口帮助缓解不适。医生会根据脓包性质选择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或进行牙周刮治、根尖手术等干预。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患处周围,定期检查牙齿可预防脓包复发。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小孩使劲挤眼睛怎么回事?

小孩使劲挤眼睛可能与眼部疲劳、结膜炎、倒睫、抽动症、过敏性结膜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减少用眼时间、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眼部疲劳

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或看书可能导致眼部疲劳,小孩会通过挤眼睛缓解不适。家长需控制孩子用眼时间,每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适当远眺或做眼保健操。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2、结膜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可能导致眼睛发痒、分泌物增多,小孩会频繁挤眼。结膜炎可能与用脏手揉眼、接触感染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流泪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药物。

3、倒睫

睫毛向内生长刺激角膜会引起异物感,导致小孩反复挤眼。倒睫可能与睑缘炎、外伤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畏光、流泪等症状。轻度倒睫可用人工泪液缓解,严重者需行电解倒睫术或睑内翻矫正术。

4、抽动症

儿童抽动障碍可能出现不自主挤眼动作,属于神经发育异常。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症状常因紧张加重。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孩子动作,可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硫必利片、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等药物。

5、过敏性结膜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眼痒,小孩通过挤眼缓解。过敏性结膜炎通常表现为季节性发作、双眼同时出现症状。家长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

家长应观察孩子挤眼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情况,需及时到眼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学习时保持正确坐姿,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红皮病 巨大儿 慢性鼻炎 气性坏疽 肾盂肿瘤 接触性皮炎 髋关节脱位 阿-斯综合征 乳头状汗腺腺瘤 1型糖尿病性酮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