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孩子三岁了,最近几个月不爱吃饭。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发烧可以开风扇么?

小孩发烧时一般可以开风扇,但需避免直吹且保持适宜室温。若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寒战,则不建议使用风扇降温。

发烧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有助于散热。开风扇时建议选择摇头模式,风速调至低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需注意观察孩子反应,若出现皮肤发冷、打喷嚏等不适,应立即关闭风扇。可配合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辅助物理降温。

当孩子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寒战时,风扇可能加重不适。此时应停止使用风扇,及时就医查明发热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需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病毒感染则需对症处理。

保持孩子衣着宽松透气,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过激降温方式。若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日常注意室内通风,但夜间睡眠时避免风扇直吹,可改用空调调节室温至26℃左右。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发烧怎么处理?

小孩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小孩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以给小孩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较为适宜。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要少量多次给小孩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果汁或碳酸饮料。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小孩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可能提示脱水,需要加强补液。

3、调整饮食

发烧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面条、粥类等。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泥或蔬菜汤。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食欲减退时不必强迫进食,但需保证基础水分摄入。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

4、使用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不同月龄儿童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用药后30-60分钟应复测体温,记录发热峰值和间隔时间。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5、就医治疗

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体温超过40摄氏度,或伴随抽搐、皮疹、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胸片等检查,确定感染源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或抗病毒药物。

家长需密切监测小孩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剧烈活动。恢复期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表现,如咳嗽加重、耳痛、排尿异常等。发热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做好呼吸道隔离。平时应按时接种疫苗,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发烧了还能吹风扇吗?

宝宝发烧时一般可以吹风扇,但需避免直吹且风速不宜过大。发热期间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合理使用风扇有助于散热,但不当使用可能加重不适。

宝宝发热时若环境温度较高,使用风扇促进空气流通是可取的。可将风扇置于距离孩子较远的位置,选择低速档位,使气流柔和扩散。同时需监测体温变化,每半小时检查一次腋温或耳温。保持室温在26摄氏度左右,配合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走行区域,有助于物理降温。避免让风扇对着头部、胸口等部位直吹,防止受凉引起寒战。

部分特殊情况需暂停使用风扇。如宝宝出现畏寒、四肢冰凉等体温上升期表现,或伴随呕吐、腹泻等脱水症状时,应关闭风扇并加盖薄毯。早产儿、三个月以下婴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时,体温调节能力更差,建议采用空调调节室温至适宜范围。若发热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未退,须及时就医排查感染因素。

发热期间应保持宝宝衣着宽松透气,选择纯棉材质衣物便于吸汗。每两小时补充适量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和精神状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如使用退热药物后仍持续高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处理。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四岁宝宝半夜发烧怎么办?

四岁宝宝半夜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室温、使用退烧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半夜发烧通常由感染、脱水、环境温度过高、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温水擦拭,每次持续5-10分钟。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着凉。若宝宝出现寒战或手脚冰凉,应停止物理降温并注意保暖。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家长需每1-2小时给宝宝喂少量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宝宝尿量,若6小时以上无排尿或尿液呈深黄色,提示可能存在脱水。可适量给予稀释的果汁或米汤,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可适当增加喂奶量。

3、调整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较为适宜。避免给宝宝穿盖过多衣物或被子,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夜间可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但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风。定时开窗通风,每次10-15分钟,确保空气流通但避免对流风直吹。

4、使用退烧药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给药前需确认宝宝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控制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6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应及时就医。

5、及时就医

若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皮疹、抽搐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其就诊。就医时应详细告知医生发热起始时间、最高体温、伴随症状及用药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对于反复发热或发热伴其他异常表现的宝宝,可能需要进一步专科评估。

家长应保持冷静,每1-2小时监测宝宝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发热期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减少活动量。退热后仍要观察2-3天,注意有无咳嗽、耳痛等新发症状。平时可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接种疫苗等方式增强宝宝免疫力,减少发热发生概率。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发烧出汗怎么办?

宝宝发烧出汗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观察症状变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宝宝发烧出汗可能与感染、环境过热、衣物过多、代谢异常、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防止受凉。若宝宝出现寒战或抗拒,应停止操作并改用其他方式。

2、补充水分

发烧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家长需每15-20分钟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尿量变化,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必要时就医。

3、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减少宝宝衣物至1-2层棉质单衣,移除包被、帽子等保暖物品。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可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观察症状变化

家长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嗜睡等伴随症状。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持续4小时,或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应立即就医。记录发热时间、热型及用药情况供医生参考。

5、遵医嘱用药

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家长须严格按说明书间隔时间给药,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出现呕吐、过敏等情况需停药就诊。

宝宝发烧期间家长应保持居室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汗。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恢复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无须强迫进食。注意观察精神状态,若发热反复或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防止着凉。日常可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等措施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老视 Rh血型不合 眶上神经痛 脉络膜出血 男性尖锐湿疣 肱骨髁间骨折 化脓性汗腺炎 胫腓骨干骨折 舌下间隙感染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