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排卵期同房了3、4回,6号的月经,那几天测了一下,没有怀上?还是我测的太早了,还是根本没怀上,今7号能测

9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何丽萍 住院医师
西安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孟德智 住院医师
哈尔滨第九医院
立即预约
马智伟 护师
青岛白癜风研究所
立即预约
王翠 主治医师
沧州医院
立即预约
张玉梅 助理医师
唐山美中妇产医院
立即预约
窦秀侠 主治医师
河北省迁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曲世娟 住院医师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图强职工医院
立即预约
韩艳霞 主管检验师
安阳县总医院水冶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刘溪 护师
本溪市骨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怀孕初期做阴超没有看见孕囊,是不是太早了?

怀孕初期做阴超没有看见孕囊可能是检查时间过早。

怀孕初期孕囊通常在停经5周左右通过阴道超声可见。若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排卵延迟,受精卵着床时间较晚,可能导致孕囊尚未形成或体积过小难以被检测到。此时需结合血HCG水平动态监测,若HCG数值正常上升,可间隔1-2周复查超声。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异位妊娠或胚胎发育异常。若伴随腹痛、阴道流血或HCG上升缓慢,应及时就医排除宫外孕。

建议遵医嘱复查超声并监测HCG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43岁绝经是不是太早了?

43岁绝经属于卵巢早衰范畴,通常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医源性损伤、感染因素、环境毒素暴露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卵巢功能,完善激素六项、抗苗勒管激素、盆腔超声等检查。

1、遗传因素

部分女性存在X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卵泡加速耗竭。家族中有早绝经病史者风险增高。此类情况需关注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考虑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替勃龙片等。

2、自身免疫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攻击卵巢组织。伴随症状包括皮肤红斑、关节疼痛、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采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

3、医源性损伤

盆腔放疗、卵巢手术或化疗药物可能直接损伤卵巢功能。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者应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对于保留生育需求者,可提前考虑卵子冷冻等生育力保存措施。

4、感染因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可能引起卵巢炎。病史询问需关注青少年时期是否患过腮腺炎。急性期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慢性损伤则需对症处理更年期症状。

5、环境毒素暴露

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可能干扰内分泌功能。职业暴露人群需做好防护,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日常应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避免摄入含环境激素的食品。

确诊卵巢早衰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保证1000-1200毫克钙质摄入,适量食用豆制品、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预防肌肉流失。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血脂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酗酒等加速卵巢功能衰退的行为。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股骨颈骨折下地早了会有什么影响?

股骨颈骨折过早下地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愈合延迟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主要风险包括过早负重影响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受阻、骨不连风险增加、股骨头血供受损以及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1、骨折移位风险:

早期下地活动会使骨折端承受剪切力和旋转力,可能造成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块移位。股骨颈骨折本身血供较差,移位会进一步破坏局部微血管,增加骨不连概率。临床建议术后6-8周内严格避免患肢负重。

2、关节功能障碍:

提前负重可能引发髋关节周围肌肉代偿性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度恢复延迟。长期制动可能造成关节囊挛缩,但过早活动又可能刺激滑膜炎症,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

3、骨愈合延迟:

骨折愈合需要稳定的力学环境和充足血供。早期负重产生的微动会干扰骨痂形成,尤其对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影响更显著。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前应使用助行器辅助部分负重。

4、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易损伤旋股内侧动脉,过早负重会加重血管压迫。坏死通常发生在骨折后1-2年,表现为髋部进行性疼痛和活动受限。年轻患者需特别警惕,建议术后3个月内定期进行MRI监测。

5、继发关节炎:

异常应力传导会导致髋关节软骨磨损加速,表现为负重痛和晨僵。骨折复位不良者风险更高,后期可能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控制体重和避免剧烈运动可延缓关节退化。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鱼。卧床期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6周后逐步增加直腿抬高训练。使用步行器过渡期间保持躯干直立,避免患侧单腿支撑超过体重的30%。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关节弹响需及时复诊。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股骨颈骨折下地早了有什么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过早下地可能导致骨折移位、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和骨不连等并发症。

1、骨折移位:

早期负重会使骨折端承受剪切力,导致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块错位。临床表现为患肢突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需通过X线确认移位程度。治疗需重新复位并加强固定,严重者需更换内固定方式。

2、股骨头坏死:

过早负重会破坏骨折部位血供,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险。患者可能出现髋部隐痛、活动时加重,MRI检查可早期发现坏死灶。治疗包括减少负重、高压氧治疗,晚期需行人工关节置换。

3、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愈合不良会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加速软骨磨损。症状表现为行走时髋关节疼痛、僵硬,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治疗,晚期需关节置换手术。

4、深静脉血栓:

活动不足与过早负重交替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常见小腿肿胀、压痛,超声检查可确诊。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结合梯度压力袜是主要防治手段。

5、骨不连:

机械稳定性不足会影响骨痂形成,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假关节形成。表现为持续疼痛、异常活动,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手术清理纤维组织并植骨,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康复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负重时间,术后6周内避免患肢完全承重。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毫克钙质和800单位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可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床上训练,8周后逐步开始助行器辅助行走。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需立即就诊。睡眠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侧卧压迫骨折部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第五跖骨骨折走路早了有什么危害?

第五跖骨骨折过早负重行走可能引发骨折移位、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主要危害包括局部疼痛加剧、骨痂形成受阻、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风险增加及二次损伤可能。

1、骨折移位:

早期行走时足部承受的压力可能使原本稳定的骨折端发生错位。第五跖骨基底血供较差,移位后需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概率显著上升,常见固定方式包括微型钢板或空心螺钉固定。

2、延迟愈合:

跖骨骨折正常愈合需6-8周,过早负重会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骨痂。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肿胀、夜间钝痛,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增宽,严重者需脉冲电磁场或超声波刺激治疗。

3、畸形愈合:

异常受力会导致骨折端成角愈合,改变足弓力学结构。后期易引发行走时足外侧疼痛,严重畸形需行截骨矫形术,康复期较初次骨折延长50%以上。

4、关节炎风险:

跖骰关节和跖趾关节因异常受力加速软骨磨损。患者可能在骨折愈合后1-2年出现关节僵硬、晨起疼痛等症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作为预防性治疗。

5、二次损伤:

患肢肌力不足易导致跌倒等意外,可能造成对侧肢体骨折或原有骨折部位粉碎性改变。统计显示过早负重患者二次住院率比规范康复者高3倍。

建议骨折后4周内严格制动,使用短腿石膏或行走靴保护。拆除固定后应循序渐进进行踝泵训练和水中行走,初期每日步数控制在800步以内。饮食需增加乳制品、深海鱼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若8周后仍未愈合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老视 早产儿 低镁血症 脊柱侧弯 盆腔肿瘤 慢性荨麻疹 毛细淋巴管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