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可能引起肾衰竭,但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干预可避免。肾积水发展为肾衰竭主要与梗阻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感染以及基础肾功能等因素有关。
1、梗阻程度轻度肾积水通常不会立即导致肾衰竭,但完全性尿路梗阻可能使肾盂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通过超声或CT评估梗阻部位,解除梗阻是关键治疗措施。
2、持续时间长期慢性肾积水会引起肾实质萎缩,肾单位逐渐丧失功能。早期发现时可采取输尿管支架置入或肾造瘘等引流措施,保护残余肾功能。
3、合并感染积水合并感染会加速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发热、腰痛及脓尿。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经皮肾穿刺引流。
4、基础肾功能原有慢性肾病者更易进展至肾衰竭。需监测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严重时需血液透析过渡。药物如碳酸氢钠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建议定期体检筛查泌尿系异常,出现腰酸、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憋尿及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