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缺血

小孩子学校晕倒,去医院检查,说是心肌缺血,低血压,低糖,给注射丹参时头疼,告知,可以注射完做CT,之前只测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耿入峰 住院医师
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立即预约
孔娜 住院医师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衰和心肌缺血有什么不一样?

心衰和心肌缺血是两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心衰通常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心肌缺血则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心衰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则需通过改善供血、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心衰定义: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治疗方式包括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每日20-40mg、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每日5-10mg以及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每日50-100mg。日常护理需限制盐分摄入,保持适当运动。

2、心肌缺血定义: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典型症状为胸痛、心悸、气短等。治疗方式包括使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每次0.3-0.6mg、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75-100mg以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片,每日10-20mg。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也至关重要。

3、病因差异:心衰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而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衰多表现为慢性进展,心肌缺血则可能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治疗上,心衰侧重于改善心脏功能,心肌缺血则需恢复心肌供血。

4、症状对比:心衰的症状以慢性为主,如持续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肌缺血的症状多为急性发作,如胸痛、压迫感、放射痛等。心衰的治疗需长期管理,心肌缺血则需在急性期及时干预,预防心肌梗死。

5、诊断方法:心衰的诊断主要通过心脏超声、血液检查如BNP水平等评估心脏功能。心肌缺血的诊断则依赖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衰的管理需多学科协作,心肌缺血的治疗则需心血管专科医生主导。

心衰和心肌缺血的日常护理均需注意饮食调节,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运动方面,心衰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心肌缺血患者则需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活动如太极、瑜伽。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是两种疾病管理的关键。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心肌缺血怎么医治?

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日可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片0.5mg/次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血管损伤,避免心肌缺血加重。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心脏功能。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

3、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日,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500mg/次,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患者需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日,降低血脂水平。

4、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搭建血管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5、心脏康复: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可增强心脏功能。心理支持可通过心理咨询或团体活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建议,帮助患者自我管理。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瑜伽,可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服药,避免病情加重。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低血压的症状及危害?

低血压的症状可能包括头晕、乏力、视力模糊、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休克,长期低血压可能影响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需引起重视。

1、头晕:低血压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尤其在突然站立或长时间站立时更为明显。建议避免快速改变体位,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

2、乏力:低血压可能使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导致疲劳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

3、视力模糊: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影响视神经功能,导致视力模糊。建议定期检查血压,避免长时间用眼,必要时可进行眼科检查。

4、恶心:低血压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发恶心感。饮食上应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

5、晕厥:严重低血压可能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增加跌倒风险。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处于高温环境,必要时可佩戴医用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低血压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盐分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运动方面可选择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护理中应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心肌缺血怎么能查出来?

心肌缺血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血液检查和心脏核磁共振等方式检测。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栓形成、心肌肥厚和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和头晕等症状。

1、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这种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初步筛查。

2、心脏超声: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能够评估心肌的运动状态。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局部心肌运动减弱或消失,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反映这些变化。

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住院进行。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评估心肌是否受损。心肌缺血可能导致这些标志物水平升高,血液检查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5、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利用磁场和射频波生成心脏的详细图像,能够评估心肌的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这种方法无创、分辨率高,适合复杂病例的进一步诊断。

日常护理中,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低血压如何治疗方法?

低血压可通过饮食调节、生活习惯改善、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低血压通常由体位改变、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增加盐分摄入有助于提高血压,每日可适量增加食盐摄入量。多食用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红肉、鸡蛋、绿叶蔬菜,有助于改善贫血引起的低血压。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食物,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2、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低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氟氢可的松片,每日0.1-0.2mg,以增加血容量。米多君片,每日2.5-10mg,可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每周一次,适用于贫血引起的低血压。

4、体位管理: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夜间低血压的发生。起床时先坐起片刻,再缓慢站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的头晕。

5、医疗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每日血压值,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就医,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低血压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盐分摄入,多食用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每日血压值,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就医,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腱鞘囊肿 颈椎骨折 阑尾类癌 上颌后缩 赖氏综合征 升主动脉瘤 颞下颌关节脱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扁桃体周围蜂窝组织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