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支气管炎

有支气管炎,几十年了,现在脚肿,脸肿,心脏变化,疼得不得了,还打止疼针,吃什么东西都吃不下,这是怎么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耿入峰 住院医师
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立即预约
陈小安 住院医师
江西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正常人吃胱氨酸十天,有啥变化?

正常人无须服用胱氨酸,长期盲目补充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加重肝肾负担。胱氨酸主要用于治疗病理性脱发、肝病等特定疾病患者,健康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即可满足需求。

胱氨酸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正常膳食中乳制品、蛋类、肉类等蛋白质食物可提供充足来源。健康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标时,体内胱氨酸不会缺乏。若未遵医嘱自行服用胱氨酸片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过量摄入还会导致血尿、肾结石风险上升。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长期超量服用可能干扰其他氨基酸代谢平衡。

对于存在胱氨酸代谢障碍疾病如胱氨酸尿症患者,需在医生监督下严格控制摄入量。运动员或健身人群若希望通过补充氨基酸提升运动表现,建议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等天然蛋白来源。备孕女性、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使用胱氨酸制剂前必须咨询专业医师。

保持均衡饮食是获取胱氨酸的最佳方式,每日适量摄入鱼类、大豆、全谷物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即可满足需求。出现持续性脱发或指甲脆弱等问题时,应优先排查铁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常见病因,而非自行服用氨基酸补充剂。若因治疗需要服用胱氨酸,须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含硫药物联合使用。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戒烟后身体会出现的各种变化有哪些?

戒烟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主要包括呼吸功能改善、心血管风险降低、味觉恢复、皮肤状态好转以及精神状态提升等。

1、呼吸功能改善

戒烟后1-3个月,支气管纤毛逐渐修复,肺部黏液分泌减少,咳嗽、气促等症状减轻。肺功能检测显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概率下降。建议配合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加速肺部康复。

2、心血管风险降低

停止吸烟24小时后,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恢复正常,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1年内冠心病发病风险减半,5年后中风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需注意戒烟初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心率波动,属正常戒断反应。

3、味觉恢复

尼古丁对味蕾的抑制作用解除后,约2周左右味觉敏感度显著提高,食物风味感知增强。部分戒烟者会出现食欲亢进现象,建议选择低热量高纤维食物如西蓝花、燕麦等控制体重。

4、皮肤状态好转

戒烟后2-3个月,皮肤微循环改善,角质层含水量上升,面色暗黄、皱纹加深等现象逐步缓解。尼古丁导致的胶原蛋白分解减少,皮肤弹性恢复速度与戒烟年龄呈负相关。

5、精神状态提升

戒断症状消退后,大脑多巴胺分泌趋于平衡,焦虑、易怒等情绪障碍减轻。多数戒烟者报告睡眠质量提高、专注力增强,但完全适应无烟状态通常需要3-6个月心理调适期。

戒烟后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毒素代谢,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抗氧化应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跟踪恢复情况,出现持续戒断症状可寻求戒烟门诊专业指导。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有助于巩固戒烟成果。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牙疼吃止疼药不管用怎么办?

牙疼吃止疼药无效时可通过冷敷镇痛、局部消炎、根管治疗等方式缓解。

牙疼可能与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因素有关。龋齿会导致牙齿硬组织破坏,冷热刺激可诱发疼痛;牙髓炎常伴随自发性跳痛,夜间加重;根尖周炎可能出现咬合痛或牙龈肿胀。冷敷镇痛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侧面部,每次10-15分钟。局部消炎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抑制口腔细菌,缓解牙龈红肿。若存在深龋或牙髓感染,需口腔科进行开髓引流或根管治疗清除病灶。顽固性疼痛可能需拍摄牙片排除颌骨病变。

日常应避免过硬过冷食物,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定期检查牙齿健康状况。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正常人一天体温如何变化?

正常人一天体温通常在36.2-37.2摄氏度之间波动,受昼夜节律、活动量等因素影响呈现规律性变化。

清晨起床前体温最低,约为36.2-36.5摄氏度,这与人体代谢率较低有关。日间活动后体温逐渐升高,下午至傍晚达到峰值,约为36.0-37.2摄氏度,此时基础代谢和肌肉活动增加产热。夜间入睡后体温再次下降,睡眠期间维持在36.0-36.5摄氏度。女性排卵期体温可能升高0.3-0.5摄氏度,与孕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剧烈运动、进食或情绪激动可能导致短暂性体温上升,但一般不超过37.5摄氏度。

建议日常监测体温选择固定时段,避免在运动、餐后或情绪波动时测量。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低于36.0摄氏度,或昼夜波动幅度异常增大,可能提示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需及时就医排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饮水、避免极端环境温度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经常吃止疼药有什么危害性?

经常吃止疼药可能对胃肠、肝肾、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掩盖病情。止疼药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以及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胃肠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痛、胃出血甚至消化道溃疡。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保护作用。若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就医。临床常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2、肝肾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经肝脏代谢,过量使用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黄疸、乏力。肾功能不全者长期用药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肌酐升高。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其他伤肝药物。

3、心血管风险

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概率,尤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类药物需谨慎使用,服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变化,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及时就诊。

4、药物依赖

长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阿片类止疼药可能导致耐受性增加,需不断加大剂量才能缓解疼痛,形成生理或心理依赖。突然停药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如焦虑、失眠、肌肉疼痛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5、掩盖病情

止疼药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疾病。反复头痛、腹痛时盲目用药可能延误肿瘤、炎症等原发病的诊断。若疼痛持续3天未缓解或加重,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建议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疼药,急性疼痛缓解后应及时停药。用药期间忌饮酒,注意补充水分。胃肠敏感者可选择栓剂等剂型,慢性疼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综合方案。日常可通过热敷、冥想等方式辅助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依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脱水 皮肤痈 虹膜缺损 急性疼痛 膜性肾病 半月板变性 前庭大腺炎 肾病综合征 Terson综合征 舌下间隙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