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痤疮

针灸可以去痤疮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针灸最忌哪三种人?

针灸禁忌人群主要有皮肤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妇女。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但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可能增加风险。

一、皮肤感染患者

局部存在皮肤破损、溃疡或化脓性炎症时,针灸可能加重感染扩散。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针具接触易导致细菌侵入深层组织,诱发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常见于糖尿病足、带状疱疹发作期、重度湿疹等患者,此类人群需优先控制感染后再评估针灸可行性。

二、凝血功能障碍者

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针灸可能导致针孔持续出血或皮下血肿。针刺会损伤微小血管,正常凝血机制可快速止血,但凝血异常者可能出现深部组织淤血,严重时引发关节腔积血。需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后再考虑针灸治疗。

三、妊娠期妇女

孕妇腰骶部、腹部及部分下肢穴位刺激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传统医学认为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孕早期尤其需要避免。特殊情况需针灸时,应由专业医师评估后选择安全穴位,禁用强刺激手法。

除上述三类禁忌人群外,过度饥饿、疲劳或精神高度紧张者也需暂缓针灸。治疗前应详细告知医师病史及用药情况,针灸后注意保持针孔清洁干燥,避免当日剧烈运动或洗浴。若出现晕针、局部淤血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处理。合理选择适应症和操作规范是确保针灸安全有效的关键。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骨质增生针灸能治好吗?

骨质增生通过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适用于轻中度骨质增生患者。治疗效果受增生部位、病程长短、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针灸治疗骨质增生主要针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和炎症反应。通过针刺阿是穴、夹脊穴等特定穴位,可促进局部微循环,降低炎性介质浓度,从而减轻关节肿胀和晨僵症状。临床常配合电针、温针等增强效果,多数患者治疗数次后疼痛明显减轻。但需注意骨质本身的结构改变无法通过针灸逆转。

对于严重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或血管的病例,单纯针灸效果有限。当增生导致椎管狭窄、关节畸形或持续性神经压迫时,可能出现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体征,此时需结合影像学评估选择手术减压或关节置换。此外合并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者,应优先控制原发病。

建议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避免关节过度负重,可配合低频脉冲治疗仪进行家庭理疗。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水中运动如游泳能减少关节负荷。若出现肢体麻木加重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查影像,由骨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联合关节腔注射或矫形器固定等综合干预措施。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面神经麻痹针灸部位?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主要选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位。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多因风寒侵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阻滞,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临床常配合艾灸、电针等疗法。

1、阳白穴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处,属足少阳胆经。针刺阳白可改善额肌瘫痪导致的抬眉困难,常采用平刺法向攒竹穴透刺。该穴位刺激有助于恢复额部肌肉运动功能,缓解患侧额头无皱纹表现。治疗时需注意避免深刺伤及眶上神经血管。

2、四白穴

四白穴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四白穴能促进眼轮匝肌功能恢复,改善闭眼不全症状。操作时宜选用细针直刺,深度不超过半寸,避免刺激眶下动脉。该穴位对消除患侧眼睑闭合无力、流泪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3、地仓穴

地仓穴在口角外侧四分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地仓可调节口轮匝肌功能,纠正口角下垂及流涎症状。临床多采用透刺法向颊车穴方向进针,配合捻转手法增强刺激量。该穴位对恢复面部表情对称性至关重要,治疗期间需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肌肉抽搐。

4、颊车穴

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针刺颊车能改善咀嚼肌群功能,缓解进食困难。操作时让患者轻微咬牙以定位穴位,采用直刺法进针。该穴位对恢复鼓腮、吹哨等动作功能有积极作用,治疗时需注意避开面神经下颌缘支。

5、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属手阳明大肠经。作为远端取穴,合谷具有通调面部气血的作用,常与局部穴位配伍使用。针刺时采用直刺法,可配合提插捻转手法增强针感。该穴位对整体调节面部经络气血运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面神经麻痹患者除针灸治疗外,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每日可自行按摩患侧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选择易咀嚼的温热食物,避免过硬过冷饮食刺激。恢复期可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如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但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耳后疼痛加重或味觉异常应及时复诊,急性期患者建议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面瘫针灸多少天有好转?

面瘫针灸治疗一般需要10-30天可见好转,实际恢复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个体差异、针灸方案、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面瘫在医学上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其见效时间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发病初期1周内接受针灸干预的患者,部分可在10天左右观察到额纹恢复、闭眼功能改善等迹象。对于贝尔麻痹等轻症病例,多数在15-20次治疗后能恢复70%以上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表现为鼓腮不漏气、口角歪斜减轻。采用电针刺激翳风穴、地仓穴等传统方案时,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后需评估疗效。

病程超过1个月的陈旧性面瘫患者,可能需要30-45天的持续针灸干预配合红外线理疗。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因神经修复能力下降,恢复周期往往延长20%。少数病毒性面神经炎患者若伴随耳后剧痛或疱疹,需联合抗病毒药物,针灸见效时间可能推迟至6-8周。临床观察显示,完全性面瘫较部分性面瘫的针灸疗程平均多出10-15天。

面瘫恢复期应避免冷风直吹面部,用温水洗脸后配合面部肌肉按摩,从眉心向发际、鼻翼向耳前方向轻柔推拿。饮食宜选择易咀嚼的软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针灸治疗1个月仍无改善,需复查肌电图排除颅内病变,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腰间盘突出针灸扎哪里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常选取腰夹脊穴、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昆仑穴等穴位。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选穴,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突出节段、疼痛放射区域、伴随症状等。

1、腰夹脊穴

位于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对应椎间盘突出节段选取。该穴位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区域,能缓解神经根受压导致的腰部僵硬和疼痛。临床常配合红外线照射增强疗效,刺激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孕妇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

2、环跳穴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主治下肢坐骨神经痛。对于L4-L5节段突出引起的下肢外侧放射痛效果显著。操作时患者需侧卧位屈膝,采用3寸毫针深刺至有触电感为度。出血体质患者应谨慎使用。

3、委中穴

腘横纹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适用于L5-S1节段突出导致的足跟部麻木疼痛。针刺时可配合电针仪低频刺激,每次留针20分钟。局部皮肤感染或静脉曲张者禁用。

4、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合穴。对改善下肢肌力减退和行走困难有较好效果。治疗时采用捻转补法,可配合艾条温灸。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防止烫伤。

5、昆仑穴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缓解足部麻木和踝关节活动障碍。针刺方向应朝向内踝尖,进针深度约1寸。高血压患者刺激强度不宜过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针灸外,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可进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可尝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注意腰部保暖,搬运重物时保持脊柱直立。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或下肢肌力持续下降,应立即就医排除马尾综合征。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心悸 腹内疝 汗管瘤 腹膜后脓肿 急性额窦炎 慢性阑尾炎 耳源性脑积水 虹膜新生血管 内生软骨瘤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