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膝盖胫骨平台骨折50天了能不能拆石膏弄拐杖走路呢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胫骨平台骨折支具佩戴多久?

胫骨平台骨折支具一般需佩戴6-8周,具体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愈合速度、康复训练配合度、年龄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骨折类型:

无移位或轻度骨折通常佩戴6周即可,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韧带损伤需延长至8-12周。稳定性骨折愈合较快,而涉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需更长时间固定。

2、愈合进程:

定期复查X线片是调整支具佩戴时长的关键依据。骨痂形成良好后可逐步缩短佩戴时间,若出现延迟愈合则需延长固定周期。

3、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中期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渐进性负重训练,这些措施能缩短支具使用时间。康复训练不规范可能延长固定需求。

4、年龄因素:

青少年患者新陈代谢快,通常4-6周即可解除支具。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愈合缓慢,可能需持续固定8周以上,并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5、并发症影响:

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延缓骨愈合,需延长支具使用时间。出现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时,需在维持保护性固定的同时加强康复介入。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及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选择牛奶、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早期避免患肢负重,中期可尝试水中行走训练减少关节压力。睡眠时抬高患肢15厘米有助于消肿,定期冰敷能缓解支具压迫不适。若出现皮肤压疮或异常疼痛需及时复诊调整支具松紧度。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脚骨折带着石膏走路可以吗?

脚骨折带着石膏走路通常不建议。骨折愈合需要固定保护,过早负重可能影响恢复,具体需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及愈合阶段综合评估。

1、骨折稳定性:

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或部分儿童青枝骨折,在石膏保护下可有限负重。但粉碎性、移位性骨折必须严格避免患肢受力,否则可能导致骨块二次移位。

2、愈合阶段:

急性期伤后2周内绝对禁止负重,此期骨痂未形成。4-6周纤维骨痂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部分负重,8周后骨性愈合期方可逐步增加行走。

3、石膏类型:

短腿石膏限制踝关节活动,仅允许足尖轻触地面辅助平衡。长腿石膏因固定膝关节,任何负重均可能造成石膏断裂或皮肤压疮。

4、并发症风险:

过早行走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等后遗症。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压缩性骨折,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石膏边缘皮肤破损感染。

5、替代方案:

建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分散体重,保持患肢悬空。可进行足趾屈伸运动预防肌肉萎缩,上肢力量训练维持整体活动能力。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质及800单位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定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被动活动。若出现石膏松动、异味或肢体末端肿胀发绀,需立即就医复查。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小腿,避免石膏压迫跟腱。恢复期行走建议选择硬底鞋提供支撑,逐步增加负重时间。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怎么办?

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药物辅助等方式治疗。该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对合,恢复关节面平整度。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位置,通常需在伤后6小时内完成操作以避免肿胀影响复位效果。

2、石膏固定:

适用于儿童及部分成人无移位骨折。采用长腿石膏将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固定时间约6-8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手术治疗:

针对关节面塌陷超过2毫米或伴有韧带损伤的病例。常用术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下微创固定术,术中可能使用钢板、螺钉等植入物。术后早期需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

4、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即开始渐进式康复。初期以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4-6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12周后介入负重行走训练。康复过程需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5、药物辅助:

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配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改善局部循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骨折恢复期间建议保持高钙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及适量豆制品。康复中期可进行水中行走、功率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跟腱断裂手术需要打石膏吗?

跟腱断裂手术后通常需要打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有助于保护修复后的跟腱,防止过早活动导致再次断裂,固定方式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及术后康复计划。

1、传统石膏固定:

采用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将踝关节固定于跖屈位,可减少跟腱张力。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调整角度。这种固定方式成本较低但透气性较差,需注意皮肤护理。

2、可调节支具固定:

部分医院采用可调节角度的步行靴替代石膏,允许术后逐步调整踝关节角度。支具便于清洁皮肤且重量较轻,但费用较高,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角度。

3、术后分阶段固定:

部分康复方案采用分阶段固定策略,初期用石膏严格固定2-3周,后更换为可调节支具。这种方式兼顾早期保护与后期功能锻炼,但需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指导。

4、儿童患者特殊处理:

儿童跟腱断裂术后多采用长腿石膏固定,将膝关节屈曲以防止石膏滑脱。由于儿童愈合速度快,固定时间可缩短至3-4周,但需更频繁复查观察生长影响。

5、微创手术固定差异:

经皮微创缝合术后可能缩短石膏固定时间至3-4周,或早期改用功能支具。但具体方案需根据术中修复强度决定,盲目缩短固定期可能增加再断裂风险。

术后固定期间应保持石膏干燥清洁,观察足趾血液循环情况。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避免跳跃等爆发性动作。康复期间建议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及柑橘类水果,促进肌腱胶原合成。同时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穿着合适鞋具保护足部,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绑石膏的地方痒是什么原因?

绑石膏后局部瘙痒可能由皮肤干燥、石膏材料过敏、汗液积聚、真菌感染或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

1、皮肤干燥:

石膏固定会限制局部皮肤油脂分泌和空气流通,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长期干燥可能引发代偿性瘙痒反应,表现为持续性刺痒感。可每日用冷毛巾轻敷非石膏覆盖区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保湿喷雾缓解。

2、材料过敏:

部分患者对石膏中的硫酸钙或粘合剂成分敏感,接触部位可能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过敏反应通常在固定后24-48小时出现,严重时可见皮肤溃烂。需及时就医更换高分子夹板等替代材料。

3、汗液积聚:

石膏内密闭环境易形成高温高湿,汗液中的盐分结晶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特征为闷热感伴随阵发性瘙痒,夜间症状加重。可用吹风机冷风档通过石膏边缘缝隙通风,每日2-3次。

4、真菌感染:

潮湿环境易诱发白色念珠菌或毛癣菌滋生,表现为石膏边缘皮肤脱屑、环形红斑。糖尿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风险较高。需保持患处干燥,必要时医生会开具抗真菌药膏。

5、神经压迫:

石膏过紧可能压迫浅表神经分支,产生蚁行感或放电样刺痒。常见于骨突部位如踝关节内外踝,伴随肢体远端麻木。应立即松解固定装置避免神经损伤。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用尖锐物搔抓石膏内部,可尝试轻拍患处周围皮肤缓解痒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E及Omega-3脂肪酸,如胡萝卜、深海鱼等促进皮肤修复。若出现持续瘙痒伴皮温升高、渗液等感染征兆,需立即拆除石膏处理。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早泄 脑炎 颅底骨折 尺骨干骨折 放射性皮炎 鼻窦黏液囊肿 慢性甲状腺炎 缺血性心肌病 加利福尼亚脑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