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麻醉医学科 > 麻醉科

粉瘤切除手术刀口屡次裂开。还能不能再愈合?需不需要处理。还有手术得时候局部麻醉,局部地方的头发现在都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石求兵 住院医师
杭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立即预约
闫家青 主治医师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足部骨折愈合后肿胀需要治疗吗?

足部骨折愈合后肿胀通常需要治疗。肿胀可能由血液循环不畅、软组织损伤未完全恢复、活动过早、静脉回流障碍或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血液循环不畅:

骨折愈合后局部微循环可能尚未完全重建,血液淤积会导致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配合热敷改善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足部。

2、软组织损伤未愈:

骨折常伴随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其修复速度慢于骨骼。表现为按压疼痛伴肿胀,可能与局部纤维增生有关。建议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3、活动过早:

康复期过早承重可能造成创伤性水肿。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肿胀加重,休息后缓解。需严格遵循医嘱逐步增加负重,初期可借助拐杖分散压力,配合踝泵运动增强肌肉泵血功能。

4、静脉回流障碍: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静脉瓣功能减退,血液淤积在下肢。常见皮肤发亮、按压凹陷,可能与深静脉血栓有关。建议穿戴医用弹力袜,每日做足踝屈伸运动,严重时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5、炎症反应:

骨折愈合后期仍可能存在低度炎症,表现为局部发热伴肿胀。可能与免疫细胞清除修复残渣有关。可尝试冷敷缓解症状,避免辛辣饮食,若持续红肿需排除感染可能。

康复期间建议保持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每日摄入适量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改善下肢循环,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睡眠时保持足部高于心脏平面,白天每隔1-2小时活动踝关节。若肿胀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皮肤变色、剧烈疼痛,应及时复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或愈合不良等情况。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行走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脑卒中哪些病人不需要介入治疗?

部分脑卒中患者无需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面积非致残性梗死、症状轻微且无进展倾向者、存在严重手术禁忌症者以及高龄衰弱患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一过性脑血管缺血,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这类患者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配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即可有效预防卒中复发。血管评估显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未达介入指征时,通常不建议积极手术干预。

2、小面积非致残性梗死:

影像学检查证实梗死灶直径小于1.5厘米且未累及关键功能区,临床表现为轻度肢体麻木或短暂言语不清等非致残性症状的患者。此类病例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大多可完全恢复,介入治疗带来的获益有限,反而可能增加手术相关风险。

3、症状稳定无进展:

发病后神经系统症状保持稳定48小时以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且影像学未显示大面积缺血半暗带。这类患者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积极药物保守治疗即可获得理想预后,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并发症。

4、严重手术禁忌症: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造影剂过敏或血管解剖条件不适合导管操作等情况。介入治疗可能诱发肾功能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此时需优先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控制危险因素。

5、高龄衰弱患者:

80岁以上伴随多重基础疾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下或预期生存期有限的患者。介入手术的创伤可能超过潜在获益,个体化评估后往往推荐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姑息性治疗方案。

对于无需介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日常需重点监测血压血糖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建议每周3-5次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锻炼,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需规律随访颈动脉超声等血管评估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等生活方式干预同样不可忽视,这些措施能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7岁儿童胫骨骨折60天没愈合?

7岁儿童胫骨骨折60天未愈合可能与骨折类型复杂、营养摄入不足、局部血供不良、固定方式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固定方式、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局部循环、抗感染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促进愈合。

1、骨折类型复杂:

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由于损伤程度较重,愈合时间通常比简单骨折延长。这类骨折可能伴有软组织损伤,影响骨痂形成。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端对位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2、营养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期儿童对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需求量大。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胶原合成,锌缺乏会延缓细胞增殖。建议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适量瘦肉及深绿色蔬菜的摄入。

3、局部血供不良:

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受损会影响成骨细胞活性。胫骨中下段本身血供较差,若合并血管损伤更易延迟愈合。可通过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

4、固定方式不当:

石膏固定过松可能导致骨折端微动,过紧则影响血液循环。需由骨科医生重新评估固定效果,必要时更换为可调节支具或外固定架。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监督制动情况。

5、感染因素干扰: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感染会释放炎性介质破坏骨修复。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渗液、发热等症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严重者需清创引流。

建议每日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芝麻酱、虾皮、豆腐,配合适量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剧烈跑跳,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90天仍未愈合需考虑植骨手术干预。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小孩骨折了吃什么促进骨头愈合?

小孩骨折后可通过高钙食物、优质蛋白、维生素D、矿物质补充及抗炎饮食促进骨头愈合。骨骼修复需要钙质沉积、胶原蛋白合成及营养均衡支持。

1、高钙食物:

牛奶、奶酪、豆腐等富含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每日建议摄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制品,搭配绿叶蔬菜如菠菜增强吸收。乳糖不耐受儿童可选择低乳糖奶粉或钙强化豆浆。

2、优质蛋白:

鱼肉、鸡蛋、瘦肉提供胶原蛋白合成所需的氨基酸。每周3次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其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还能减轻骨折部位炎症反应。植物蛋白可选择藜麦、鹰嘴豆等混合食用。

3、维生素D补充:

蛋黄、香菇等食物配合每日15分钟日光照射,促进钙质吸收。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制剂,但需避免与钙剂同时空腹服用影响吸收率。

4、矿物质组合:

锌牡蛎、南瓜籽、镁香蕉、全谷物、铜腰果、黑巧克力等微量元素参与骨基质形成。建议通过坚果混合包或粗粮粥形式补充,避免单独大量摄入某种矿物质造成失衡。

5、抗炎饮食:

蓝莓、西兰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可减少骨折后软组织肿胀。需限制高糖、油炸食品摄入,这些食物会延缓愈合进程并增加感染风险。

骨折恢复期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毫升,水分参与营养物质运输和代谢废物排出。适当进行未受伤肢体的主动运动,如单侧上肢骨折时可进行下肢跳绳训练,通过肌肉收缩刺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睡眠时间应比平常增加1-2小时,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旺盛。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过早承重导致二次损伤。烹饪方式建议多用清蒸、炖煮,保留食材营养的同时易于消化吸收。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脚踝骨折后早下地会影响愈合吗?

脚踝骨折后过早下地活动可能影响愈合。骨折愈合需要稳定的力学环境和充分的修复时间,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内固定失效或延迟愈合。影响愈合的关键因素包括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年龄、营养状况及康复计划执行情况。

1、骨折类型:

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早期部分负重风险较低;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韧带损伤的复杂骨折,过早活动易导致二次损伤。临床通常建议稳定性骨折术后2-4周开始渐进负重,不稳定性骨折需延长至6-8周。

2、固定方式:

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者,早期可在支具保护下尝试部分负重;仅用石膏外固定者需严格避免早期负重。微创经皮固定技术允许更早开始康复训练,但需通过影像学确认骨痂形成情况。

3、年龄因素:

儿童骨折愈合快,通常3-4周即可尝试保护性负重;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血供减少,需延长至8-12周。糖尿病患者或吸烟人群需额外延长1-2周制动期。

4、营养支持:

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延缓骨痂形成,蛋白质缺乏影响胶原合成。建议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剂,配合维生素D3促进吸收,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量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

5、康复计划:

正规康复训练应在骨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以非负重踝泵运动、肌肉等长收缩为主。术后6周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从10%体重逐步增加,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骨愈合。每次训练后出现持续肿胀或疼痛需立即暂停并复查。

骨折愈合期间建议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配合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进行上肢抗阻训练维持基础代谢率,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定期复查X线确认愈合进度,出现异常发热或持续性疼痛需排除感染可能。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动作直至骨痂完全塑形。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绝育 喉痉挛 混合痔 毛发红糠疹 化脓性角膜炎 基质性角膜炎 神经源性休克 斑痣性错构瘤病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