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硬化

我有乙肝病毒肝炎20年了,转氨酶谷丙46,其它都正常。现在消化不太好,有点腹胀,老上火。睡眠不太好,彩超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亚磊 住院医师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院
立即预约
吉敏东 助理医师
太原长城医院
立即预约
朱彩云 住院医师
武强县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总胆红素46严重吗?

总胆红素46μmol/L属于轻度升高,是否需要干预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总胆红素升高可能与生理性黄疸、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Gilbert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或Gilbert综合征引起的轻度升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这类情况多与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皮肤黏膜黄染程度较轻,肝功能其他指标正常,可通过适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饥饿状态来改善。

当总胆红素持续超过34μmol/L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溶血性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可能伴随贫血、酱油色尿;胆道梗阻则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占比超过50%,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转氨酶同步升高,出现乏力、厌油症状。这些情况需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完善肝功能全套、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必要时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若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正常人转氨酶是多少?

正常人转氨酶水平通常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35U/L。转氨酶数值可能因检测方法、实验室标准、个体差异等因素略有波动。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健康男性血清ALT正常值一般不超过40U/L,女性不超过35U/L。剧烈运动、妊娠后期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但通常不超过正常值2倍。该指标异常需结合AST比值评估,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分布于心肌、肝脏和骨骼肌中,正常范围一般为13-35U/L。其特异性低于ALT,心肌梗死或肌肉损伤时也可显著升高。AST/ALT比值大于1时需警惕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可能,但需排除溶血、剧烈运动等干扰因素。

3、检测方法差异

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试剂和仪器可能导致参考范围差异。速率法测定的ALT正常上限多为40U/L,而改良赖氏法可能设定为25卡门单位。检验报告需注明具体方法,结果解读应以送检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区间为准。

4、生理性波动

健康人群转氨酶水平可受昼夜节律、饮食和运动影响。高脂饮食后ALT可能短暂升高,长期饮酒者AST易轻度增高。婴幼儿数值约为成人1.5倍,老年人可能因代谢减缓出现指标下降。这些生理变化通常不超过正常上限1.5倍且无临床症状。

5、病理性升高

超过正常值5倍的显著升高多提示急性肝损伤,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或胆道梗阻。轻度升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炎相关。需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学检查或影像学评估。

定期监测转氨酶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异常。建议避免熬夜、过量饮酒和高脂饮食,适度运动可改善肝脏代谢功能。若指标异常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空腹8小时以上可减少检测误差。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血转氨酶偏高什么原因?

血转氨酶偏高可能由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引起。转氨酶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脂肪肝

长期高脂饮食或肥胖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可能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通常无显著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治疗需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并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

2、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表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

3、药物性肝损伤

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或中草药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等。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

4、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蜘蛛痣等表现。治疗需严格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严重时需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

5、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可引起转氨酶持续升高。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表现。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联合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发现转氨酶升高应避免饮酒和油腻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日摄入足量新鲜蔬菜水果。定期复查肝功能,若持续异常需完善肝炎病毒筛查、腹部超声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护肝药物,所有治疗方案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乙肝病毒为什么杀不死?

乙肝病毒难以彻底清除主要与病毒特性、免疫逃逸机制和宿主因素有关。乙肝病毒的复制特点包括cccDNA持续存在、免疫耐受状态、病毒变异逃逸、肝细胞再生微环境以及抗病毒药物局限性等因素共同导致其难以根除。

1、cccDNA持续存在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可在肝细胞核内长期稳定存在,形成病毒储存库。现有抗病毒药物无法直接靶向清除cccDNA,停药后可能重新启动病毒复制。干扰素治疗虽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间接影响cccDNA,但清除效率有限。

2、免疫耐受状态

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感染易形成免疫耐受,机体对病毒抗原无有效免疫应答。成年期感染慢性化后也会出现特异性T细胞耗竭,导致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使病毒得以长期潜伏。

3、病毒变异逃逸

乙肝病毒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易产生基因变异。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如拉米夫定相关的YMDD变异。病毒还可通过表面抗原变异逃避免疫识别,或产生缺陷病毒颗粒干扰免疫清除。

4、肝细胞再生微环境

乙肝病毒可与肝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随肝细胞分裂而持续存在。肝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病毒DNA可能被错误掺入新生肝细胞。这种整合的病毒DNA虽不参与复制,但可持续表达病毒蛋白维持感染状态。

5、抗病毒药物局限性

核苷类似物仅能抑制病毒逆转录过程,对已存在的cccDNA无效。现有药物难以完全阻断病毒蛋白的产生和分泌,且需要长期用药维持疗效。新型靶向cccDNA的药物和治疗性疫苗尚在研发阶段,临床效果有待验证。

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变化,遵医嘱规范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高风险人群需加强肝癌筛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左羟丙哌嗪片效果怎么样?

左羟丙哌嗪片是一种镇咳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干咳或无痰咳嗽,效果因人而异,通常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左羟丙哌嗪片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因素会影响其效果。

1、作用机制

左羟丙哌嗪片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其活性成分左羟丙哌嗪能选择性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降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该药物对刺激性干咳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引起的咳嗽。

2、适用人群

左羟丙哌嗪片适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干咳症状。对于因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无痰咳嗽,该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但痰多患者不宜使用,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

3、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服用左羟丙哌嗪片后可能出现轻度嗜睡、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微,持续时间短。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禁忌症

对左羟丙哌嗪过敏者禁用该药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2岁以下儿童安全性尚未确立,不建议使用。痰多咳嗽患者禁用。

5、注意事项

服用左羟丙哌嗪片期间应避免饮酒或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如咳嗽持续超过5天或伴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该药物含糖。

左羟丙哌嗪片作为镇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吸烟和接触刺激性气体。若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可配合温水漱口缓解咽喉不适。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高镁血症 脐带脱垂 膀胱结肠瘘 腹膜后脓肿 酒精性肝炎 肠系膜裂孔疝 肛门直肠脓肿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