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脐带感染会不会引起败血症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小儿败血症?

小儿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儿童血液循环系统并繁殖,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是小儿败血症最常见原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破损等途径进入血液。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更易发生败血症。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功能异常,难以有效清除入侵病原体。临床需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免疫力,并严格实施保护性隔离。

3、侵入性操作

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医疗操作可能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导管穿刺部位红肿、脓性分泌物。需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尖端培养,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等药物,操作时须严格无菌技术。

4、局部感染扩散

肺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局部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病原体可入血引发败血症。患儿除原发病症状外,会出现持续高热、瘀斑等表现。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5、新生儿特殊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多与胎膜早破、产道感染有关,常见病原体为B族链球菌。表现为喂养困难、体温不稳、黄疸加重。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重症需进行换血疗法。

小儿败血症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少量多次喂养。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尿量及皮肤黏膜变化,出现嗜睡、四肢冰凉等休克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破伤风会导致败血症吗??

破伤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败血症,但严重感染可能继发败血症。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后释放神经毒素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痉挛;而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两者发病机制不同,但若破伤风患者合并其他细菌感染且未及时治疗,可能增加败血症风险。

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菌,其致病主要通过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而非血液系统。典型症状包括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肌肉痉挛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功能。该病本身不会造成血液感染,但深部伤口可能同时存在需氧菌混合感染,若未彻底清创或未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常见继发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脓毒症。

当破伤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时,需警惕败血症可能。这种情况多见于伤口处理延迟、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此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并加强抗感染治疗。早期联合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预防破伤风继发感染的关键在于伤口的规范处理。对于深而窄的污染伤口,应彻底清创并暴露创面避免形成厌氧环境。未完成基础免疫者需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日常加强伤口护理观察,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尽早就医。保持疫苗接种有效性是预防破伤风最根本的措施,建议每10年加强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新生儿得败血症可不可以治愈?

新生儿败血症通常可以治愈,但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出现发热、喂养困难、黄疸等症状,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营养。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愈率与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多数在1-2周内可控制感染。青霉素类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类如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是常用药物,需通过静脉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同时需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血糖稳定,对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者需延长疗程至3周以上。

部分重症患儿可能出现治疗困难,如耐药菌感染、脓毒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此时需升级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更易扩散,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脑损伤等后遗症。

新生儿败血症治愈后需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接触患儿前需严格洗手消毒。若出现精神反应差、奶量下降等异常,家长应立即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按要求完成预防接种可降低复发风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由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不完善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新生儿败血症是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繁殖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 产前感染

母亲妊娠期存在B族链球菌感染、梅毒或绒毛膜羊膜炎时,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喂养困难。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血培养明确病原体。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发现感染及时干预。

2. 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分泌物或操作污染时,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等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破损处侵入。患儿多在出生后3-7天出现黄疸加重、肝脾肿大。需静脉输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严格消毒接生器械可降低风险。

3. 产后感染

脐部护理不当或医疗器械污染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需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治疗。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需规范手卫生,家长应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

4. 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IgG抗体水平不足,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时更易发生败血症。常见症状为体温不稳定、反应差。除抗感染治疗外,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活性物质,家长需保证喂养量充足。

5. 皮肤黏膜屏障不完善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导管留置等操作可能破坏屏障功能。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易侵入,引发高热、皮肤瘀斑。需拔除感染导管并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护理时避免过度擦拭皮肤,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奶量及体温变化,发现嗜睡、拒奶等异常及时就医。维持适宜室温,每日通风2-3次,接触婴儿前洗手消毒。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按计划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败血症的治疗费用大概多少?

败血症的治疗费用一般需要5万元-30万元,具体费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所在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

败血症治疗费用主要涵盖抗感染药物、重症监护、辅助检查和基础治疗四个部分。抗感染药物费用通常在1万元-5万元,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重症监护费用约为3万元-15万元,包括呼吸机支持、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辅助检查费用在5000元-3万元,涉及血培养、影像学检查和炎症指标动态监测。基础治疗费用约5000元-7万元,包含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处理。不同地区费用差异主要体现在重症监护和高端抗生素使用上,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费用通常高于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周期也会显著影响总费用,轻度败血症住院7-14天即可控制,而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持续治疗21-30天。

败血症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避免感染灶复发。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创伤性操作,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现反复发热或伤口红肿需及时就医,防止病情进展。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前列腺炎 顶叶肿瘤 高钠血症 手足口病 创伤性膈疝 肝肺综合征 急性乳突炎 老年痴呆症 肾动脉闭塞 部分性葡萄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