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腹泻

什么是腹泻的症状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症状?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程通常持续3-8天。症状严重程度与患儿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食欲减退、腹痛、精神萎靡等表现。

1、水样便

轮状病毒感染最典型的症状是大量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或血丝。这种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液可能引发脱水。患儿排便时可能出现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疼痛等刺激症状。

2、发热

多数患儿在病程初期会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持续1-3天。发热期间可能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3、呕吐

约80%的患儿在腹泻前1-2天会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样液体。呕吐可能导致患儿拒绝进食,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风险。呕吐症状通常在病程第3天左右逐渐缓解。

4、脱水

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重度脱水可能出现嗜睡、四肢冰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

5、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等。病程中常见食欲明显下降,可能伴有阵发性腹痛,但通常不剧烈。婴幼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全身症状,年长儿可能主诉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母乳喂养应继续坚持,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加剧、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适龄儿童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新生儿腹泻症状及对策?

新生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水样,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处理方式主要有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药物治疗、预防脱水、及时就医等。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可考虑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减少胃肠刺激。喂养时需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加重肠道负担。

2、补充水分

腹泻容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排便后应给予适量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观察新生儿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若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需立即就医。

3、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减少水分丢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消旋卡多曲颗粒可抑制肠道过度分泌。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4、预防脱水

除补充补液盐外,需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因脱水导致发热。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5、及时就医

若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血便、高热不退、明显脱水症状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等检查,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严重脱水可能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新生儿腹泻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臀部皮肤清洁预防红臀,喂养器具严格消毒。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喂养量,避免骤然恢复常规饮食。注意室内通风换气,照料者接触新生儿前需规范洗手。若为感染性腹泻,需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况,记录每日出入量变化。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充足休息和均衡营养,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病理性腹泻的症状?

病理性腹泻的症状主要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病理性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脱水等症状。

1、排便次数增多

病理性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达到3次以上,严重者可达10余次。排便频率增加与肠道蠕动亢进、肠黏膜分泌异常有关。感染性腹泻多伴随突发性排便次数激增,炎症性肠病则表现为持续性排便频率增加。排便次数异常增多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粪便性状改变

病理性腹泻患者的粪便多呈稀水样或糊状,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细菌性痢疾可见黏液脓血便,霍乱弧菌感染表现为米泔水样便,脂肪泻患者粪便可见油脂漂浮。粪便性状改变反映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或分泌异常,长期粪便性状异常可能影响营养吸收。

3、腹痛腹胀

病理性腹泻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或胀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肠易激综合征多为排便后腹痛缓解,炎症性肠病则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胀多与肠道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有关,严重腹胀可能影响进食和日常活动。

4、发热乏力

感染性腹泻患者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伴随寒战、全身肌肉酸痛。慢性腹泻患者常见低热和持续乏力,与营养吸收障碍和慢性炎症反应有关。长期发热乏力可能提示存在系统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体重下降

病理性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减轻。炎症性肠病患者因长期慢性腹泻和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尤为明显。恶性肿瘤相关腹泻常伴随短期内体重显著降低。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10%需警惕严重器质性疾病。

病理性腹泻患者应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食物,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急性腹泻期间可进食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慢性腹泻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严重脱水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长期腹泻患者需定期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症状包括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排便急迫感、黏液便及排便后症状缓解。

1、腹痛或不适: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呈绞痛或隐痛,排便后常可缓解。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与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部分患者疼痛发作与进食特定食物或情绪紧张存在明显关联。

2、腹泻特征:

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通常不含脓血。腹泻多发生在白天,尤其晨起或餐后明显,夜间很少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排便失禁现象。

3、排便急迫感:

患者常突然出现强烈便意,难以控制,需立即如厕。这种急迫感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增快有关,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社交活动和工作。

4、黏液便表现:

约半数患者粪便表面可见透明或白色黏液,但无脓血。黏液分泌增多与肠道黏膜功能紊乱相关,需注意与炎症性肠病进行鉴别。

5、排便后缓解:

多数患者排便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可暂时减轻或消失。这种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器质性疾病相区别,但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摄入高脂肪、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限制乳制品、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规律进食易消化的低纤维食物,如白粥、馒头等。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建议选择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方式。同时需注意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疏导。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发热等警报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腹痛和发热,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使用止泻药物、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脱水等方式缓解。病毒性腹泻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水样便:

病毒性腹泻最典型的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呈水样,可能伴随少量黏液。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粪便常呈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者粪便多无特殊臭味。这类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2、腹痛:

腹部绞痛多发生在脐周或下腹部,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诺如病毒感染可能伴有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程度较剧烈。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剧烈腹痛需就医排除其他急腹症。

3、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37.3-38℃,轮状病毒感染儿童可能出现39℃以上高热。发热通常持续2-3天,可配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4、脱水症状:

频繁腹泻呕吐可能导致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婴幼儿会出现前囟凹陷。轻度脱水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改善,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5、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伴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短暂性味觉异常。这些症状多在3-5天内自行缓解,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

病毒性腹泻期间建议选择低脂低纤维饮食,如米汤、面条、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饮食。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鼻出血 酒糟鼻 猫抓病 肾盏憩室 剥脱性皮炎 毛细血管瘤 代谢性碱中毒 大脑镰旁脑膜瘤 急性肾小球肾炎 勒夫勒心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