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会不会传染给婴儿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可以吃鸡肉吗?

手足口病患者一般可以吃鸡肉,但需确保鸡肉完全煮熟且避免辛辣调味。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饮食需注意清淡易消化。

鸡肉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促进黏膜修复和免疫力提升。选择去皮鸡胸肉或鸡腿肉,采用清蒸、水煮等低脂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或烧烤。可将鸡肉撕成细丝或剁碎,搭配粥类、软面条等主食,减轻咀嚼负担。发病初期若口腔溃疡严重,可将鸡肉搅打成肉泥混合米糊食用。

需避免使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腌制烹饪,防止加重口腔疼痛。合并发热症状时,建议将每日禽肉摄入量控制在50-80克,分次少量进食。对鸡肉过敏或伴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应暂停食用,改用鱼肉、豆腐等替代蛋白来源。

患病期间需保持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餐具煮沸消毒。适当增加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帮助疱疹愈合。若出现持续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好治疗吗?

手足口病通常好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居家护理可自愈,少数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伴低热。轻症患者病程7-10天,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食物、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症状。疱疹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腔溃疡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居家期间需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需立即住院治疗。重症病例可能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儿童或EV71型病毒感染更易进展为重症。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定期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目前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相关重症,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患儿痊愈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家长处理排泄物后需彻底清洁双手。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预防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接种疫苗、加强环境消毒、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实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可有效减少病毒传播。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2、避免接触感染者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发现周围有手足口病患者时,应避免密切接触。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通常需要7-10天。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3、接种疫苗

目前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灭活疫苗,可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疫苗虽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4、加强环境消毒

肠道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敏感。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被褥等可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应增加消毒频次。

5、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流行期间应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通过母乳获得一定免疫保护。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流行季节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儿童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定期开窗通风。合理膳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会长在脸上吗?

手足口病可能会长在脸上。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但少数情况下皮疹也可出现在面部、臀部等区域。

手足口病的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等部位,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伴有疼痛或瘙痒感。皮疹可能逐渐扩散至手背、脚背、膝盖、肘部等皮肤皱褶处。部分患者的面部、臀部甚至躯干也可能出现散在皮疹,但面部皮疹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且数量通常少于手足部位。

极少数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可能出现面部密集皮疹,这种情况多伴随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全身症状,需警惕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若面部皮疹快速增多或伴有明显肿胀、溃烂,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皮疹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家长需避免孩子抓挠面部皮疹,防止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患病期间应选择清淡饮食,避免过热或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疱疹疼痛。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嗜睡等症状,无论皮疹是否出现在面部均需及时就诊。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三阳会传染给家人?

小三阳一般是指乙肝小三阳,具有传染性,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染给家人。乙肝小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握手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乙肝小三阳的传染性相对较弱,但仍有传播风险。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如果家人接触到这些体液,可能被感染。例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或者皮肤黏膜有破损时接触患者的血液,都可能造成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如果孕妇是乙肝小三阳,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虽然乙肝小三阳的传染性较低,但仍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例如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皮肤黏膜破损,接触患者的体液后可能被感染。如果患者处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期,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也会相应增强。医疗操作中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造成医源性传播。

建议家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需要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三针,接种后应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保持皮肤黏膜完整。如果家人有暴露风险,如医务人员或乙肝患者的性伴侣,应定期检测乙肝五项指标。乙肝小三阳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胃酸过多 龟头包皮炎 胡桃夹食管 马方综合征 输尿管结核 淋巴管肌瘤病 格斯特曼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结肠血管扩张症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