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可能引发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多数患儿通过充分休息、适量饮水可在1周内自愈。部分患儿可能因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肺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心肌炎,出现心悸、乏力等表现。
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要注意保持休息、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变化。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痛等。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触二手烟或刺激性气味。适当增加患儿饮水量,选择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给予辛辣或油腻食物。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三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患儿体温变化,使用温水擦浴辅助退热。保持患儿鼻腔清洁,婴幼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鼻塞。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咽部充血、精神萎靡等症状。
1、发热:
体温升高是常见首发症状,多表现为中低热37.5-38.5℃,部分患儿可达39℃以上。发热期间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2、鼻塞: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通气障碍,表现为呼吸急促、张口呼吸或哺乳困难。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症状。
3、咳嗽:
因咽喉部炎症刺激引发反射性咳嗽,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痰鸣音。保持环境空气清新,避免冷空气及烟雾刺激,适当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咳嗽。
4、咽部充血:
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婴儿常表现为拒食、流涎增多。哺乳期婴儿可少量多次喂养,较大婴儿可给予温凉流质食物减轻咽部不适。
5、精神萎靡:
感染导致全身不适反应,表现为嗜睡、哭闹减少、反应迟钝等症状。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出现持续昏睡或刺激无反应需立即就医。
护理期间应维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婴儿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50次/分、鼻翼扇动或口唇青紫等缺氧表现,需及时儿科急诊处理。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建议挂呼吸内科或急诊科。主要就诊科室选择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以及医疗机构分诊规则,常见情况包括呼吸内科门诊、急诊内科、发热门诊、儿科儿童患者、耳鼻喉科伴明显咽部症状。
1、呼吸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呼吸内科是首选科室。该科室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基础检查,评估是否需抗病毒或对症治疗。若出现黄脓痰、持续高热等细菌感染征象,医生会考虑开具抗生素。
2、急诊内科:
夜间或节假日发病,或伴有39℃以上高热、呼吸困难等急症表现时,应直接前往急诊内科。急诊科可快速处理脱水、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必要时安排胸部X线排查肺炎。
3、发热门诊:
在流感流行期或特殊传染病防控阶段,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需按医院规定至发热门诊就诊。该科室配备专用筛查流程,能有效区分普通感冒与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
4、儿科:
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儿科就诊。儿童用药剂量、检查方式与成人差异较大,儿科医生更熟悉儿童呼吸道解剖特点,能准确判断中耳炎、喉炎等常见并发症。
5、耳鼻喉科:
当以剧烈咽痛、扁桃体化脓为主症时,耳鼻喉科可进行专业喉镜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扁桃体炎,该科室能评估是否需手术切除。
就诊前可测量体温记录症状变化,避免空腹抽血。建议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携带既往病历和过敏史资料。居家期间保持每天2000毫升饮水,用淡盐水漱口缓解咽痛,进食百合粥、雪梨汤等润肺食物。开窗通风每日3次,室温维持在20-24℃。若服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胸痛、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需立即复诊。
孩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对症用药、环境调节、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干咽痛症状。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日总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刺激咽喉。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忌用酒精擦浴。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每2小时一次,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3、对症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禁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抗生素需经血常规检查确认细菌感染后遵医嘱使用。
4、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夜间垫高枕头缓解鼻塞。患儿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材料,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耳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中耳炎或肺炎征兆。与其他儿童保持隔离,餐具玩具每日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疫苗接种需症状完全消失后补种。
饮食宜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冷饮。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可通过猕猴桃、橙汁等补充。恢复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做好防护,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