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炎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黄胆肝炎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能治好吗?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徐春如 住院医师
湛江第二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田力 主治医师
山东省滕州市郭庄煤矿卫生所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转氨酶高是肝炎吗?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可能与肝炎、药物损伤、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转氨酶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表现,肝炎确实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但并非唯一原因。药物性肝损伤如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异烟肼片等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因肝脏脂肪堆积也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此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造成短暂性指标波动。肝炎患者除转氨酶升高外,通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需结合乙肝两对半、肝脏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

日常需避免饮酒、规律作息,若指标持续异常建议消化内科就诊完善检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转氨酶多少是肝炎?

转氨酶升高可能是肝炎的表现,但并非所有转氨酶升高都意味着肝炎。肝炎的诊断需要结合转氨酶水平、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健康人群中,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通常为7-40U/L,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通常为13-35U/L。当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2-3倍时,可能提示肝脏损伤。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则高度怀疑肝炎可能。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会导致转氨酶显著升高。

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合理用药、保持规律作息,若发现转氨酶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血常规能查出肝炎吗?

血常规一般不能直接查出肝炎,但可能提示肝脏异常。肝炎的诊断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专项检查。

血常规主要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形态变化。虽然肝炎患者的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或血小板减少等非特异性改变,但这些指标异常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无法作为确诊肝炎的依据。部分急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伴随轻度贫血,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需要通过检测血清中HBsAg、抗-HCV等病毒标志物来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需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药物性肝炎需结合用药史和肝功能指标判断。血常规在这些情况下仅作为辅助参考,若发现血小板持续下降或白细胞异常,可能提示肝硬化或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建议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肝炎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肝炎病毒筛查、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避免饮酒、慎用肝损伤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肝脏健康。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重型肝炎能治好吗?

慢性重型肝炎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实现临床治愈。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功能代偿能力、病因控制情况、并发症管理、治疗时机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1、肝功能代偿能力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早期发现时若残存健康肝细胞超过一定比例,通过支持治疗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临床常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保护肝细胞膜,必要时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过渡。

2、病因控制情况

病毒性肝炎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酒精性肝病必须严格戒酒,药物性肝损伤需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病因控制越彻底,肝脏炎症缓解概率越高。

3、并发症管理

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摄入并使用乳果糖,消化道出血需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内镜治疗,肝肾综合征需血管活性药物联合血液净化。并发症的及时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

4、治疗时机

在黄疸进行性加重但未出现肝衰竭前兆时干预效果最佳。当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或出现肝性脑病时,需评估肝移植指征。早中期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明显优于终末期。

5、个体差异

年轻患者、无基础疾病者恢复能力较强。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会加重代谢负担。基因检测可预测干扰素疗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提高应答率。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需终身随访,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适量优质蛋白为原则,避免坚硬食物。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但需避免疲劳。出现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症状应及时复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对肝脏修复至关重要,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自免性肝炎怎么治?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肝移植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由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药物诱发、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减轻肝脏炎症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等。这类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活动度,但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常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需要减少激素用量的患者。硫唑嘌呤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可帮助维持病情缓解。其他可选药物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等。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警惕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生物制剂治疗

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B细胞发挥作用。这类药物价格较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感染风险和其他潜在不良反应。

4、肝移植手术

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或出现肝功能衰竭时,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选择。移植后仍需继续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疾病复发。手术时机选择、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对预后至关重要。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

5、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控制。建议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维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预防骨质疏松。规律锻炼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复查肝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限制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乏力加重、黄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心理调节同样重要,可通过正念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脑炎 阴道炎 睡眠障碍 膀胱颈梗阻 肝胆管结石 肾动脉狭窄 室内传导阻滞 女性假两性畸形 成人T细胞白血病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