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热可能由疫苗反应、感染、脱水或过敏反应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干预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 疫苗反应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低热,建议家长监测体温,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2. 合并感染可能与接种时接触病原体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就医排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奥司他韦颗粒等抗感染药物。
3. 脱水发热接种后饮水不足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建议家长少量多次喂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避免使用含糖饮料。
4. 过敏反应罕见情况下出现皮疹伴发热,需立即就医。急诊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或氯雷他定糖浆等抗过敏治疗。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给予清淡饮食如米粥、苹果泥,避免剧烈活动,若72小时内体温未降或出现抽搐需急诊处理。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