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肺炎

肺炎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肺炎恢复期又发烧怎么回事?

孩子肺炎恢复期又发烧可能与继发感染、免疫反应、治疗不彻底、合并其他疾病、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用药、加强护理、复查评估、对症处理、预防交叉感染等方式干预。

1. 继发感染

肺炎恢复期呼吸道黏膜尚未完全修复,易受细菌或病毒再次侵袭。常见继发感染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能伴随咳嗽加重、痰液变黄等症状。建议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药物治疗。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 免疫反应

肺部炎症吸收过程中可能释放炎性介质引发低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之间,通常无其他明显症状。这种非感染性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若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升高,需考虑其他原因。家长记录体温变化曲线有助于医生判断。

3. 治疗不彻底

抗生素疗程不足或病原体未完全清除可能导致病情反复。表现为退热后再次出现高热、呼吸频率增快,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重新评估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如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盐酸莫西沙星片。家长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

4. 合并其他疾病

肺炎恢复期可能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邻近器官感染,或麻疹、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特征性表现包括耳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需进行耳镜检查、病毒抗体检测等,对应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新发症状并及时反馈医生。

5. 护理不当

过度保暖、水分摄入不足或环境干燥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建议保持室温20-24℃,湿度50%-60%,每日饮水量按体重30-50ml/kg计算。可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临时退热,但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家长应避免给孩子穿戴过厚衣物,发热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

肺炎恢复期出现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每日2000-3000ml水分摄入,优先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恢复阶段可进行呼吸训练如吹纸片游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若发热伴随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皮疹扩散,须立即就医。注意与家庭成员分餐,餐具每日煮沸消毒,康复后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增强防护。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幼儿打完肺炎预防针发烧怎么回事?

幼儿打完肺炎预防针发烧可能与疫苗反应、感染因素或免疫系统激活有关。

接种肺炎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疫苗反应,通常由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所致。疫苗中的灭活病原体成分可能引发短暂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部分幼儿接种时可能存在隐性上呼吸道感染,疫苗反应与感染症状叠加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极少数情况下,幼儿对疫苗辅料成分过敏可能诱发发热反应,多伴有皮疹或面部水肿。

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幼儿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避免穿着过厚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打完十三价肺炎发烧怎么回事怎么办?

孩子打完十三价肺炎疫苗后发热可能与疫苗反应、继发感染或偶合症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及观察护理缓解。

接种十三价肺炎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疫苗反应,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致,体温多在38.5摄氏度以下,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此时可采取减少衣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并保证适量饮水。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精神萎靡,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需警惕与其他疾病偶合的情况,如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或疫苗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

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抽搐、皮疹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新生儿肺炎出院后咳嗽打喷嚏怎么回事?

新生儿肺炎出院后咳嗽打喷嚏可能与呼吸道敏感、继发感染或环境刺激有关。

呼吸道黏膜在肺炎恢复期仍处于高反应状态,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可能引发咳嗽打喷嚏。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尘,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缓解症状。部分患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恢复,可能合并鼻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表现为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若咳嗽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需警惕细菌性支气管炎可能。胃食管反流患儿卧位时胃酸刺激咽喉也会引发呛咳,建议喂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

日常注意观察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遵医嘱定期复查肺部听诊。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肺炎拉肚子怎么回事?

肺炎拉肚子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药物副作用、免疫力下降、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增强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补液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病毒感染

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肺部后,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免疫反应影响肠道,导致病毒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伴水样便,粪便无脓血。治疗需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完善粪便培养。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3、药物副作用

广谱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在治疗肺炎时,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特征为用药后出现黄绿色稀便,停用抗生素后缓解。可改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窄谱抗生素,并配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家长需记录患儿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

4、免疫力下降

重症肺炎患者因免疫系统过度消耗,易继发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表现为突发水样泻伴呕吐,病程具有自限性。治疗以口服补液盐散Ⅲ预防脱水为主,必要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建议家长加强患儿营养支持,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

5、胃肠功能紊乱

肺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胃肠动力异常,出现肠鸣、腹胀伴糊状便。这种情况与肠易激综合征类似,但无器质性病变。可选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改善消化功能。饮食上采用低渣、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肺炎合并腹泻期间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儿童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渗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后及时清洁会阴部。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复诊。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帮助修复受损黏膜。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癫痫 外阴白色病变 中间葡萄膜炎 肱骨外髁骨折 肩峰下滑囊炎 全身性硬皮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B族链球菌性新生儿脓毒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