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家里两个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皮疹会不会痒?

手足口病的皮疹可能会出现瘙痒感,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斑丘疹,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皮疹是否瘙痒与个体差异有关。部分患者皮疹仅表现为轻微红肿或疼痛,无明显瘙痒;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因皮肤炎症反应或继发刺激出现瘙痒症状,尤其在皮疹破溃或合并汗液刺激时更易发生。婴幼儿因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可能更易出现瘙痒感,但抓挠可能导致继发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皮疹瘙痒可能与过敏体质或特殊病毒亚型感染有关。若皮疹持续加重、出现脓性分泌物或伴随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以减少摩擦。家长可修剪孩子指甲避免抓伤,皮疹未破溃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瘙痒或皮肤感染迹象,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或外用抗生素软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可以吃雪糕吗?

手足口病患儿在没有口腔溃疡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雪糕,若存在口腔溃疡则不建议食用。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疱疹或溃疡,此时进食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疼痛。雪糕的低温虽能暂时缓解口腔不适,但糖分可能刺激溃疡面,且低温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部分患儿可能因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冷饮可能诱发腹痛或腹泻。选择雪糕时应避免含坚果碎、巧克力颗粒等坚硬配料的产品,以防划伤溃疡创面。

当患儿口腔疱疹未破溃且进食意愿强烈时,可适量给予原味奶类雪糕,温度不宜过低。食用后建议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残留糖分。对乳糖不耐受患儿可选择植物蛋白基雪糕,但需观察是否出现腹胀等不适反应。合并发热时需控制冷饮摄入量,避免因体温骤变引发不适。

手足口病期间应优先选择常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等。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毒素,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患病期间餐具应单独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手足口病会死人吗?

手足口病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病程具有自限性,7至10天内可自行痊愈。典型症状包括低热、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流涎增多等表现,但精神状态通常良好。家庭护理需注意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温凉软质食物,避免抓挠皮疹。

当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时可能引发危重情况,如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等。这类重症病例起病急骤,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预警症状。3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或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更易出现重症倾向,需立即住院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需重视手卫生与环境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目前已有针对EV71病毒的灭活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按程序接种。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无力等表现时须及时就医,医疗机构对重症病例采取降颅压、机械通气等综合救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出疹越多越好吗?

手足口病出疹并非越多越好,皮疹数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直接关联。手足口病的病情评估需结合发热程度、精神状态、并发症等因素综合判断。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斑丘疹。皮疹数量受个体免疫反应差异影响,部分患儿可能仅有少量皮疹,但病毒载量仍较高。疾病严重程度更需关注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受累表现。

极少数情况下,皮疹密集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应答剧烈,但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皮肤表现如瘀点瘀斑。若伴随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循环障碍体征,需立即就医。皮疹护理重点在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感染。

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轻口腔疼痛。家长需每日检查皮疹变化,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规范洗手,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出现嗜睡、呕吐、抽搐等危重信号时须急诊处理。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足口病传染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疱疹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需注意隔离防护。

1、接触传播

患者唾液、粪便或皮肤疱疹液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可能携带病毒,健康儿童接触这些污染物后经口鼻或结膜感染。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易发生交叉感染。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

2、飞沫传播

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近距离接触者可能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建议患儿居家隔离至体温正常、疱疹结痂。看护人员应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

3、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数周,处理尿布或如厕后未彻底洗手可能造成传播。托幼机构需严格执行洗手规范,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患儿粪便需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处理,避免污染水源。

4、疱疹液传播

皮肤疱疹破溃后渗出的液体含有高浓度病毒,直接接触可能导致感染。患儿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疱疹,疱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医护人员接触疱疹液时应戴一次性手套。

5、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重症风险增加。妊娠晚期出现发热、手足皮疹需及时就医。新生儿病房需对疑似病例实施单间隔离,医护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需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衣物阳光下暴晒消毒。托幼机构需每日对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消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轻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康复新液等缓解症状,重症需住院观察。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相关重症病例,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完成全程接种。恢复期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轻口腔疱疹疼痛。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肾衰 骨瘤 绝育 片吸虫病 慢性宫颈炎 固定性药疹 阿米巴结肠炎 反应性精神病 乳头状囊腺癌 急性肾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