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新生儿科 >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值17.7有事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有用吗?

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明确疗效。该疗法主要用于快速降低血液中过高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1、重症黄疸适用:

当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换血阈值通常≥342μmol/L,或出现嗜睡、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时,换血能迅速清除游离胆红素。该方法可使胆红素水平在2-4小时内下降40%-60%,有效阻断神经毒性。

2、溶血性疾病:

ABO/Rh血型不合溶血患儿常需换血治疗。通过置换含有致敏抗体的血液,同时纠正贫血。每例Rh溶血患儿换血可降低胆红素峰值约30%,减少二次换血概率。

3、早产儿干预:

胎龄<35周的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胆红素更易渗透。当胆红素超过对应胎龄警戒线时,换血可预防基底神经节损伤。研究显示早产儿换血后核黄疸发生率下降76%。

4、急性胆红素脑病:

已出现吸吮无力、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需在6小时内实施换血。联合蓝光治疗可使症状逆转率达65%,但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仍存在。

5、治疗局限性:

换血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风险,需严格掌握指征。对于非溶血性黄疸或轻度病例,首选蓝光照射配合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仅5%-8%的重症患儿最终需要换血。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建议黄疸患儿增加喂养频次至每日10-12次。母亲需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保持婴儿皮肤清洁以准确观察黄染程度。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出现拒奶、哭声尖直等异常需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随访听力筛查和神经行为评估,早期发现潜在损伤。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月经未完全干净同房有事吗?

月经未完全干净时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子宫内膜未完全修复、阴道酸碱环境失衡、宫颈口开放状态、经血逆流风险、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

1、子宫内膜未完全修复:

月经后期子宫内膜仍处于修复阶段,此时同房可能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修复延迟或异常出血。建议等待阴道分泌物完全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性生活,避免影响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阴道酸碱环境失衡:

经血会改变阴道正常酸性环境,降低局部防御能力。同房时外来微生物更容易突破防御屏障,可能引发细菌性阴道炎或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部分风险。

3、宫颈口开放状态:

月经期宫颈口相对松弛,为经血排出创造通道。此时同房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增加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上行感染概率。临床常见症状包括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增多。

4、经血逆流风险:

性行为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几率。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影响生育功能。

5、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

经期生殖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风险较平时升高。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更需特别注意防护。

建议月经完全干净2-3天后再恢复性生活,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摄入,如猕猴桃、橙子等,帮助增强黏膜抵抗力。出现异常出血、异味分泌物或下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和分泌物检测。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变化,建立健康性行为习惯有助于维护生殖系统健康。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新生儿黄疸照蓝光要照几天?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一般需要2-7天,实际时间与黄疸程度、胆红素水平、出生体重、日龄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

1、胆红素水平:

治疗时长与血清胆红素值直接相关。当胆红素超过257μmol/L时需启动光疗,轻度升高者可能2-3天即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需持续5-7天。光疗期间需每12小时监测胆红素变化,直至降至安全范围。

2、黄疸类型:

生理性黄疸多在7-10天自行消退,光疗辅助通常需2-3天;病理性黄疸如ABO溶血、G6PD缺乏等,因胆红素生成过快,需延长至5-7天。母乳性黄疸可能需间歇光疗配合母乳喂养调整。

3、早产因素:

早产儿肝脏代谢能力较弱,胆红素清除速度慢,光疗时间通常比足月儿长1-2天。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7-10天分阶段治疗,同时需预防光疗导致的体温波动和脱水。

4、治疗反应:

光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对蓝光敏感者24小时内胆红素可下降30-50μmol/L,此时可缩短疗程;若48小时未达预期效果,需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隐匿病因。

5、并发症管理:

光疗期间出现青铜症、皮疹或腹泻时需暂停治疗。换血疗法后仍需辅助光疗1-2天,胆红素脑病高危患儿需延长光疗至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

光疗期间应维持母乳喂养,按需增加喂养频次促进胆红素排泄,注意补充维生素D。保持室温24-26℃,每2小时翻身暴露不同体表部位。治疗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观察有无反弹。出院后继续监测皮肤黄染程度,若巩膜黄染再现或大便颜色变浅需及时复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39度多烧一晚上有事吗?

儿童39度多烧一晚上需警惕高热惊厥或脱水风险,但多数情况下及时处理无严重危害。发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中暑或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1、病毒感染:

儿童发热最常见原因为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2、细菌感染:

细菌性感染如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导致高热,常伴随局部症状如耳痛、呼吸急促等。细菌感染需就医明确诊断,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

3、疫苗接种反应:

部分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反应,通常为低至中度热,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此类发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即可,若高热持续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就医。

4、中暑因素:

高温环境下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可能出现高热。表现为皮肤发烫、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等。需立即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补充电解质溶液。

5、免疫系统疾病:

少数情况下持续高热可能提示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伴随特征性皮疹、关节肿痛等症状,需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确诊。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稀释果汁或口服补液盐。可准备西瓜、梨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体温超过38.5度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发热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皮疹、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增强儿童免疫力,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每个月都靠吃药来月经有事吗?

长期依赖药物诱导月经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有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节食或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针对不同病因可采取调整生活方式、激素治疗、中药调理等方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内分泌紊乱: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会导致月经周期异常。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节周期。

2、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是该病主要特征,常伴发痤疮、多毛等症状。除药物调节月经外,需配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如二甲双胍等药物,同时控制体重。

3、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干扰性激素分泌,甲亢或甲减均可导致月经紊乱。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针对原发病治疗后方能恢复规律月经。

4、过度节食或运动:

体脂率过低会影响促性腺激素分泌,常见于运动员或减肥人群。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每日热量摄入,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待体重恢复后月经多可自然复潮。

5、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抑制卵巢功能。心理疏导结合放松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孕激素类药物。

建议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适量食用豆制品、坚果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每月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情况,定期复查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若连续3个月未自然行经,应及时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肠坏死 氟骨症 睾丸囊肿 神经根炎 龟头包皮炎 基底细胞瘤 狼疮性肾炎 皮脂腺腺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