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内科

房间隔缺损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战武 技师
东莞市康复医院
立即预约
谢敬娟 主管检验师
千户营乡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房间隔缺损2mm严重吗 介绍不同程度的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2毫米一般不严重,属于小型缺损。

小型房间隔缺损指缺损直径小于5毫米,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无需特殊治疗。这类缺损在婴幼儿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通常建议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变化。中型缺损为5-10毫米,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易疲劳等症状,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介入封堵。大型缺损超过10毫米或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随访心脏专科评估病情进展。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心脏房间隔缺损可以顺产吗 孕妇心脏房间隔缺损注意什么?

心脏房间隔缺损孕妇能否顺产需根据缺损大小和心功能评估决定,多数需剖宫产。

房间隔缺损较小且心功能良好的孕妇,经产科和心内科医生评估后可能尝试阴道分娩。这类孕妇妊娠期心脏负担较轻,缺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有限,分娩时可通过严密心电监护、控制产程时间、避免屏气用力等措施降低风险。但需提前备血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产程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紧急处理。缺损较大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孕妇必须选择剖宫产,自然分娩时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可能导致急性心衰、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这类患者孕晚期常需限制活动,部分需服用地高辛片或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孕妇房间隔缺损应注意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胎心监护,避免过度劳累并保持低盐饮食。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定期复查。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防止感染。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伤口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需复查心脏超声,评估修补效果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若出现发热、心悸、呼吸困难或伤口红肿渗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术后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逐步恢复轻度活动如散步。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房间隔缺损不手术行吗?

房间隔缺损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缺损大小和症状严重程度。部分小型缺损可能无须手术,但中大型缺损或伴有明显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干预。房间隔缺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观察、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心肺功能评估等。

1、定期观察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症状的小型房间隔缺损,可能仅需定期心脏超声随访。儿童患者中约20%的小缺损会自然闭合,成人患者需监测有无右心负荷增加表现,如活动耐力下降或心律失常。观察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潜水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活动。

2、药物治疗

当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时需药物辅助治疗。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减轻液体潴留,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剂如西地那非可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治疗不能根治缺损,但可为手术争取时间或改善术后恢复条件。

3、介入封堵术

适用于中央型继发孔缺损且边缘保留足够的患者。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处完成闭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需排除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边缘不足的情况,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4、外科修补术

对于直径超过10毫米的缺损、原发孔型缺损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需开胸行直视修补。手术可在体外循环下直接缝合缺损或使用补片材料,同时矫正合并畸形。术后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

5、心肺功能评估

所有患者均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状态。运动负荷试验可检测潜在缺氧,右心导管检查能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心脏MRI可量化分流量。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治疗决策,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失去手术机会。

房间隔缺损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妊娠前需经专业评估,严重缺损者妊娠风险较高。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抗凝治疗,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关注有无残余分流或心律失常。出现胸闷气促等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房间隔缺损会不会增大?

房间隔缺损可能会增大,但具体是否增大与缺损类型、大小及个体差异有关。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左右心房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变化趋势主要受缺损初始大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心脏负荷变化等因素影响。

房间隔缺损增大的情况多见于大型缺损或未及时干预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左向右分流量增加可能导致右心容量负荷加重,促使缺损边缘组织被进一步牵拉。部分肌部缺损可能因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肌拉伸而扩大,而继发孔型缺损相对稳定。妊娠、剧烈运动等增加心脏负荷的行为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部分小型房间隔缺损可能长期保持稳定甚至自然闭合。婴幼儿时期的小型缺损约有较高概率在2岁前自愈,尤其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继发孔型缺损。这类缺损周围组织可能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最终完成闭合。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或遗传综合征的患者,缺损扩大风险显著增加。

建议房间隔缺损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缺损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屏气动作。日常需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以促进心肌发育,成人患者需控制血压和体重,降低心脏负荷。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怀孕 口臭 扁平髋 鼻甲肥大 角膜溃疡 盘尾丝虫病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胎粪堵塞综合征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