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皮炎

特异性皮炎的病因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对紫外线或可见光异常敏感导致的炎症反应。

光敏性皮炎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光敏物质接触以及某些药物使用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光敏感基因缺陷,皮肤缺乏正常的光保护机制。常见诱因包括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光敏性药物,或接触香水、柑橘类水果等含呋喃香豆素的外源性光敏物质。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感,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和脱屑。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慢性反复发作者需使用羟氯喹片进行光保护治疗。

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在10点至16点紫外线强烈时段外出,穿戴宽檐帽和防晒衣物,使用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的区别?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是两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好发部位。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而痤疮以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炎症反应为特征,常见粉刺、丘疹或脓疱。两者在病因、治疗及护理上存在明显差异。

1、发病机制

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则因毛囊角化异常、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共同导致,青春期激素变化是重要诱因。

2、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皮损为边界清晰的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见于眉弓、鼻唇沟、耳后及胸背部,多伴瘙痒。痤疮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囊肿,好发于面颊、额头及下颌。

3、病理特征

脂溢性皮炎组织病理可见海绵水肿、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角化不全。痤疮病理显示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皮脂腺导管扩张,中重度痤疮可见毛囊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破坏。

4、治疗原则

脂溢性皮炎需抗真菌治疗,常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痤疮治疗需根据分级选择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外用药,中重度需口服多西环素或异维A酸。

5、护理差异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控油护肤品,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痤疮护理需注重毛囊疏通,使用含水杨酸或果酸成分的清洁产品,忌用手挤压皮损,并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

两种疾病均需长期管理,脂溢性皮炎易反复发作需维持治疗,痤疮在青春期后可能自行缓解但可能遗留瘢痕。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症状加重或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就医。皮肤护理建议选择无酒精、无香料配方产品,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同时注意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食物或环境因素。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婴儿脂溢性皮炎怎么护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通过清洁保湿、避免刺激、调整喂养等方式护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或母体激素残留有关,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红斑。日常护理需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配合婴儿专用无香型保湿霜薄涂。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脂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低敏奶粉。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真菌感染或过敏因素。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或氧化锌软膏。

保持婴儿皮肤干爽透气,选择纯棉衣物并定期修剪指甲以防抓挠。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药物性皮炎怎么治疗?

药物性皮炎可通过停用致敏药物、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

药物性皮炎可能与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药物过敏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水疱等症状。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步骤,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和炎症,口服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有助于抗过敏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进行系统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以转阴吗?

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通常不会转阴,即使经过规范治疗也可能终身存在。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特异性抗体是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标志物。这类抗体在感染后1-2周出现,即使经过足量青霉素治疗如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抗体仍可能长期存在于血液中。临床常用TPPA、TPHA等检测方法确认抗体阳性,其持续存在不代表疾病活动,而是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证据。部分早期治疗者可能出现抗体滴度下降,但完全转阴概率较低。

日常应避免高危性行为,定期复查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如RPR评估治疗效果。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鼾症 肠绞痛 骨坏死 皮肌炎 光泽苔藓 脑脊液漏 肠源性囊肿 急性肝衰竭 慢性胆管炎 男性尖锐湿疣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