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药剂科 > 用药常识

打门冬胰岛素时发现里面有絮状物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徐春如 住院医师
湛江第二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口服胰岛素和打胰岛素有什么区别??

口服胰岛素和注射胰岛素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方式、吸收效率及适用人群。口服胰岛素需经胃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而注射胰岛素直接进入皮下或静脉发挥作用。

口服胰岛素通过消化道吸收,受胃酸和消化酶影响,生物利用度较低,通常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与注射相当的效果。其优势在于使用便捷,避免注射疼痛,适合对针头恐惧或需频繁给药的患者。但口服制剂可能因个体差异导致吸收不稳定,需配合饮食控制调整剂量。目前国内获批的口服胰岛素如海正药业的德谷胰岛素胶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辅助治疗。

注射胰岛素分为皮下和静脉两种方式,能快速精准调节血糖。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起效快,适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中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可维持基础血糖水平。注射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但需注意注射部位轮换以避免脂肪增生。对于1型糖尿病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注射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两种方式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糖食物,配合适量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并记录症状发生时间与用药关系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空腹时胰岛素数值是29.59正常吗?

空腹时胰岛素数值29.59μU/mL属于异常升高,可能为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等代谢异常的表现。正常空腹胰岛素参考范围通常为2.6-24.9μU/mL,具体需结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综合判断。

空腹胰岛素升高常见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此时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腺需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伴随体重增加、黑棘皮症等表现,可通过饮食控制、有氧运动改善代谢。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指标异常,需排查激素水平。

少数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显著升高可能与胰岛素瘤等罕见疾病相关,这类患者常伴有反复低血糖发作,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结合用药史分析。

建议内分泌科就诊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快走或游泳等运动。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吡格列酮片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甲亢能不能吃冬阴功汤?

甲亢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冬阴功汤,但需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成分。冬阴功汤中的香茅、柠檬叶等食材通常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但辣椒、咖喱等可能加重心悸、出汗等甲亢症状。

冬阴功汤的主要原料包括海鲜、椰奶和香料,其中海鲜富含优质蛋白和锌,有助于维持甲亢患者的营养需求。椰奶提供的中链脂肪酸易于吸收,可补充能量。但汤中辣椒、生姜等辛辣成分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与甲亢的高代谢状态叠加,导致心率加快或失眠。烹饪时可减少辣椒用量,或用甜椒替代部分辣味食材,降低刺激性。

部分甲亢患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时,过量摄入酸辣汤底可能引发反酸或腹泻。使用青柠汁调味的冬阴功汤酸性较强,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食用前先小口尝试,观察是否有烧心等不适反应。合并低钾周期性麻痹的甲亢患者需注意汤中钾含量,避免大量饮用后诱发血钾波动。

甲亢患者日常饮食需以低碘、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冬阴功汤可作为偶尔调剂口味的选择。建议选择虾、鱿鱼等低碘海鲜作为主料,避免添加鱼露等高碘调味品。食用后若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同时需规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甲亢对胰岛素有什么影响??

甲亢可能通过加速代谢、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干扰胰岛素功能,导致血糖波动。甲亢患者可能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继发性糖尿病,需密切监测血糖。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速肝糖原分解和肠道葡萄糖吸收,同时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这种情况下,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原有胰岛素分泌可能不足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部分患者会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但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偏低。甲亢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属于可逆性改变,随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糖代谢异常往往能逐步改善。

少数长期未控制的甲亢患者可能诱发永久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甲状腺激素的持续刺激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加,最终可能耗竭胰岛细胞储备。这类患者即使甲亢治愈后,仍可能遗留持续性糖尿病,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妊娠期甲亢患者出现妊娠糖尿病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甲亢患者应定期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合并糖尿病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治疗甲亢的同时,可配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若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胰岛功能。医生会根据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必要时采用胰岛素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病情。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孩子打胰岛素血糖降不下来怎么回事?

孩子打胰岛素血糖降不下来可能由胰岛素剂量不足、注射技术不当、饮食控制不佳、胰岛素抵抗、感染或其他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规范注射技术、加强饮食管理、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改善。

1、胰岛素剂量不足

胰岛素剂量不足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常见原因。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和代谢需求可能发生变化,原有剂量可能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复查,医生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长曲线调整剂量。使用胰岛素笔时需确认剂量设置正确,避免漏打或剂量错误。长效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的比例失衡也可能影响效果,需由医生评估后调整方案。

2、注射技术不当

注射部位轮换不足可能导致局部脂肪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家长需确保每次注射更换部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等推荐区域,避免重复穿刺同一部位。注射角度不正确或针头留置时间过短也会减少药液吸收,建议垂直进针并使用4-6毫米针头,推注后停留10秒再拔针。注射前未混匀中效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等操作问题需及时纠正。

3、饮食控制不佳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或进食时间不规律会抵消胰岛素作用。家长需帮助孩子制定定量分餐计划,使用食物秤和碳水化合物计算工具,避免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甜饮料、精制糕点。突发性高血糖时需检查是否误食隐藏糖分或加餐超量。合并运动量不足时,血糖更难下降,建议每日保持6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4、胰岛素抵抗

超重或青春期激素变化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需求增加但效果下降。家长需监测孩子体重指数,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改善代谢。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病等伴随症状需内分泌科评估,医生可能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胰岛素增敏剂。长期高血糖状态本身也会加重抵抗,需尽快打破恶性循环。

5、感染或其他疾病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会升高应激激素,对抗胰岛素作用。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发热、咳嗽或排尿异常,及时治疗感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干扰血糖,需检测相关激素水平。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会直接升高血糖,使用期间需加强监测并调整胰岛素方案。

家长需每日记录孩子的血糖值、饮食内容和胰岛素剂量,就诊时提供完整数据供医生分析。定期检查胰岛素笔和血糖仪是否正常工作,避免设备误差。教育孩子识别头晕、口渴等高血糖症状,随身携带急救卡和糖块。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害视网膜、肾脏和神经,建议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筛查。若调整方案后仍无法达标,需住院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和强化治疗。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蓝痣 滑膜炎 舌白斑 鼻硬结病 接合菌病 双角子宫 外阴肿瘤 鼻中隔穿孔 巴特综合征 脉络膜出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