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结核T细胞呈阳性是肺结核病吗?会传染给家人吗?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晋军 主治医师
柳林县柳林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张育峰 住院医师
四川省郫县团结镇太康综合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家人们要如何护理好脑血栓患者?

脑血栓患者可通过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药物管理等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脑血栓患者护理需从生活细节入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跌倒风险,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控制进食速度防止呛咳。根据恢复阶段制定渐进式康复计划,从被动关节活动过渡到主动训练,配合语言功能练习。严格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监测血压血糖指标。观察有无肢体麻木加重、言语不清等病情变化,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血栓复发。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结肠癌T4N1M0生存率多少?

结肠癌T4N1M0的5年生存率通常为30%-50%,具体与患者年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相关。

T4N1M0属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肿瘤已穿透肠壁全层并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同时存在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该分期需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规范的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分子分型如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可能影响免疫治疗响应率。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完成术后辅助治疗,定期复查肠镜及肿瘤标志物,保持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膀胱癌T2期只切除了肿瘤怎么回事,怎么办?

膀胱癌T2期只切除肿瘤可能与肿瘤位置局限、患者身体条件限制或术前评估偏差有关,可通过二次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方式治疗。

膀胱癌T2期指肿瘤已侵犯肌层但未扩散至周围组织。若仅切除肿瘤,可能因肿瘤位于膀胱局部且边界清晰,医生判断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较低。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差、高龄等因素无法耐受全膀胱切除术,也可能选择保留器官的局部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能低估肿瘤浸润深度,导致术式选择偏差。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尿频或排尿疼痛等症状,需警惕肿瘤残留或复发。

治疗上,若病理证实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因素,建议行二次根治性切除术。无法手术者可选择放射治疗联合顺铂注射液、吉西他滨注射液等化疗方案。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也可作为辅助治疗选择。术后需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出现无痛血尿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诊。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是什么原因?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改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影响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100次/分钟,T波改变可能表现为低平、倒置或高尖,需结合临床进一步分析。

1. 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导致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及T波改变。这类情况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去除诱因后心率及T波可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复查心电图。

2. 心脏疾病

心肌缺血、心肌炎或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可能引起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改变。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通常伴随胸痛症状;心肌炎多与病毒感染相关,可能出现发热史。需完善心肌酶、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

3. 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代谢亢进和心率增快,同时可能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患者可能伴有多汗、消瘦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4. 药物影响

肾上腺素类药物、阿托品或过量服用甲状腺素制剂等药物可能引起药源性窦性心动过速及T波改变。通常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异常表现可逐渐消失。建议记录用药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5.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会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T波低平、U波增高及心率增快。可能与腹泻、利尿剂使用或摄入不足有关。需检测血电解质水平,遵医嘱补充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制剂。

发现心电图异常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建议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若伴随胸痛、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存在T波改变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变化。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我甲亢t3t4都正常了TSH0.01是不?

甲亢患者T3、T4正常但TSH仍为0.01μIU/mL,通常提示甲状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TSH水平持续偏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自主分泌、药物剂量调整不及时或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延迟有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过程中,血清T3、T4恢复正常而TSH仍低于参考范围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主要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尚未解除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后,垂体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重新建立对TSH分泌的调控机制。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自主功能性结节时,即使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结节仍可能持续分泌少量激素抑制TSH。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的剂量若未及时调整,也可能导致TSH恢复滞后。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实验室检测误差或合并垂体病变。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导致TSH假性降低。垂体TSH瘤或下丘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TSH分泌异常。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甲状腺组织破坏释放的激素可能暂时维持外周血T3、T4水平,但最终会进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建议每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TSH趋势调整药物剂量。日常需监测心悸、手抖、体重变化等症状,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若TSH持续低于0.1μIU/mL超过3个月,需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评估。出现乏力、嗜睡等甲减倾向时应及时就医。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扁骨盆 尿潴留 前列腺癌 室性早搏 神经性呕吐 滴虫性尿道炎 虹膜睫状体炎 颅中窝脑膜瘤 链球菌性咽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