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小孩9个月,白天正常,晚上发烧,闹,吃奶都还好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进良 住院医师
丽洲医院
立即预约
田力 主治医师
山东省滕州市郭庄煤矿卫生所
立即预约
黄林林 住院医师
天通苑门诊部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过完春节你的血压还好吗?是时候找医生看看这了!?

血压异常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血压异常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

1、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钾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钠。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饮酒过量。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橄榄油,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能有效降低血压5-8毫米汞柱。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抗阻训练如举重应适度,避免屏气动作。运动前后监测血压,血压过高时应暂停运动。

3、药物治疗

血压持续升高时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缬沙坦胶囊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钙通道阻滞剂,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氢氯噻嗪片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

4、定期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应选择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2-3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记录血压数值供医生参考。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降压效果和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全面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5、心理疏导

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学习压力管理技巧。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平和心态有助于血压稳定。

血压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烹饪时使用限盐勺控制用盐量,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闹觉和肠绞痛的区别?

闹觉和肠绞痛是婴幼儿常见的两种哭闹表现,前者多与睡眠需求相关,后者则属于胃肠功能紊乱引发的病理性疼痛。主要差异体现在哭闹特征、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缓解方式四个方面。

1. 哭闹特征

闹觉表现为间歇性哼唧或烦躁哭闹,声音强度逐渐增强,伴随揉眼、打哈欠等睡眠信号,抱起安抚可暂时缓解。肠绞痛多为突发性剧烈哭闹,声音尖锐且难以安抚,常伴随面部涨红、握拳蹬腿等痛苦表现,每日发作具有规律性,多集中在傍晚或夜间。

2. 持续时间

闹觉哭闹通常在满足睡眠需求后30分钟内停止,若持续超过1小时需警惕其他问题。肠绞痛发作可持续2-3小时,每周出现3天以上且持续3周以上才符合诊断标准,多数在婴儿4-6月龄后自行缓解。

3. 伴随症状

闹觉婴儿除困倦表现外,一般无其他异常体征。肠绞痛可能伴随腹部膨隆、排气增多、排便困难等胃肠症状,部分婴儿会出现拒食但体重增长正常,严重时可能因吞入空气导致呕吐。

4. 缓解方式

闹觉通过建立规律作息、营造安静环境、使用襁褓包裹等方式可有效改善。肠绞痛需采取飞机抱、腹部按摩、温热敷等物理干预,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摄入乳制品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滴剂或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功能。

家长需注意观察记录哭闹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若婴儿出现发热、血便、体重不增等警示体征,或哭闹无法通过常规方式缓解,应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排除肠套叠、牛奶蛋白过敏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尝试白噪音、摇篮轻晃等安抚技巧,避免过度喂养加重胃肠负担,保持喂养后拍嗝习惯有助于减少肠绞痛发作。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闹肚子拉水快速止泻的方法?

闹肚子拉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止泻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快速止泻。闹肚子拉水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常见的口服补液盐包括口服补液盐Ⅰ、口服补液盐Ⅱ、口服补液盐Ⅲ等。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配制,少量多次饮用。若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干、乏力等,应及时就医。

2、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一种吸附性止泻药,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缓解腹泻症状。常见的蒙脱石散包括蒙脱石散、蒙脱石混悬液等。蒙脱石散通常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服用,避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若腹泻伴有发热、血便等症状,应避免自行使用蒙脱石散,需及时就医。

3、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制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若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止泻药物

止泻药物能够抑制肠道蠕动,减少排便次数。常见的止泻药物包括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感染性腹泻。若腹泻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应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5、调整饮食

调整饮食能够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腹泻恢复。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可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若腹泻症状严重,可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

闹肚子拉水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饮食上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若腹泻症状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发生。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闹肚子拉稀怎么办?

闹肚子拉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闹肚子拉稀通常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闹肚子拉稀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可以适量吃一些煮熟的苹果或胡萝卜,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饮食要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补充水分

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可以饮用淡盐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腹泻。儿童腹泻时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尿量,防止脱水。

3、热敷腹部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度,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以帮助缓解肠痉挛和腹痛症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儿童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热敷后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4、服用药物

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缓解腹泻症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这些药物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儿童用药需严格按医嘱。

5、及时就医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婴幼儿、老年人或伴有基础疾病者出现腹泻更应及时就诊。

闹肚子拉稀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腹泻缓解后也要注意饮食调理,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功能。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腹泻发生。如果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脑出血病人一到晚上就闹?

脑出血患者夜间躁动可能与颅内压波动、昼夜节律紊乱或环境刺激有关。夜间躁动常见原因有疼痛刺激、缺氧、尿潴留、谵妄发作、药物副作用等。需及时排查诱因并采取镇静镇痛、调整体位、改善供氧等措施,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疼痛刺激

颅内血肿压迫或术后伤口疼痛可能导致夜间躁动。脑出血后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体位改变可能加重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配合冰敷前额等物理缓解方式。避免自行使用阿片类强效镇痛药以免抑制呼吸。

2、缺氧状态

夜间呼吸中枢抑制或痰液阻塞易引发低氧血症。脑干出血患者更易出现呼吸节律异常,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伴烦躁不安。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必要时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改善通气,痰多者可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分泌物。

3、排尿障碍

尿潴留是常见诱因,尤其见于额叶出血影响排尿中枢者。膀胱充盈刺激可导致频繁翻身、拍打床栏等躁动表现。可热敷下腹部促进排尿,严重时需导尿处理。注意导尿后可能因膀胱压力骤降引发再出血,需控制放尿速度。

4、谵妄发作

夜间谵妄多见于丘脑或脑干出血患者,与生物钟紊乱相关。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幻觉及攻击行为。可小剂量使用奥氮平片控制症状,同时维持病房适度光照以调节褪黑素分泌。避免过度约束加重激越行为。

5、药物影响

部分脱水剂如甘露醇注射液的利尿作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肌阵挛或意识模糊。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能引起精神兴奋。需调整用药时间至白天,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低钾血症。

护理脑出血患者需维持病房环境安静昏暗,夜间使用小夜灯避免强光刺激。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注意动作轻柔。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平衡,观察瞳孔及肌张力变化。饮食给予低盐低脂匀浆膳,床头抬高30度防止反流。康复期可进行音乐疗法与肢体被动活动,但夜间应减少干预频次。出现持续躁动或意识加深需立即CT复查排除再出血。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褥疮 膀胱外翻 骨软骨病 颅骨骨折 过敏性休克 舌下腺囊肿 风湿性多肌痛 神经纤维肉瘤 食管失弛缓症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