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上体育课中暑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暑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

中暑与风热感冒在病因、症状及处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中暑是因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的急性病症,风热感冒则是外感风热邪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差异

中暑由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散热障碍引发,常见于长时间暴露于烈日或密闭高温环境。风热感冒多因气候骤变、免疫力下降时感染风热病邪,或由普通感冒转化而来,具有传染性。

二、核心症状

中暑以高热、皮肤干热无汗、意识障碍为主,体温可超过40摄氏度,伴随肌肉痉挛或抽搐。风热感冒表现为咽喉肿痛、黄稠鼻涕、头胀痛,发热通常不超过39摄氏度,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三、伴随体征

中暑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异常,严重时引发多器官衰竭。风热感冒常见舌红苔黄、脉浮数等中医体征,可合并扁桃体红肿或结膜充血。

四、病程进展

中暑症状突发且进展迅速,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风热感冒病程约5-7天,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后期可能出现痰热壅肺等并发症。

五、处理原则

中暑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采取物理降温并补充电解质,严重者需静脉补液。风热感冒以疏风解表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等中成药,配合多饮水休息。

预防中暑应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含盐水分,穿戴透气衣物。预防风热感冒需保持居室通风,饮食清淡少辛辣,体质虚弱者可接种流感疫苗。两者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均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中暑拉肚子呕吐怎么办?

中暑后出现拉肚子呕吐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暴露、体液大量丢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症状,同时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条件允许可开启空调或风扇辅助降温。

2、补充电解质

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补液盐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禁止摄入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

3、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冷敷。可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但需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导致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时应停止强力降温。

4、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症状,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改善胃肠型中暑的呕吐,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控制伴随的发热症状。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意识模糊、少尿无尿等表现,需立即送医静脉补液治疗。严重中暑可能引发热射病导致多器官衰竭,需通过血常规、电解质检测等评估病情。

恢复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胃肠。每日保证充足睡眠,症状完全缓解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重返高温环境。建议配备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户外活动时注意穿戴防晒衣物并定时补充水分。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能上体育课吗?

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能否上体育课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评估决定。部分轻症患儿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度参与低强度体育活动,重症患儿则需严格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心脏结构异常较轻、心功能代偿良好的患儿,经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后,可能允许参加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这类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配备心电监护设备,并由专业体育教师调整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每周运动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避免攀爬、冲刺等爆发性动作。

存在严重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复杂畸形的患儿,或伴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者,必须禁止所有体育课程。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荷,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缺氧发作等危险情况。这类患儿日常活动应以静态为主,在校期间可进行绘画、阅读等替代课程,上下楼梯需有专人陪同,同时避免情绪激动和环境温度剧烈变化。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复查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根据最新检查结果与主治医生、学校共同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学校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体育教师需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睡眠,饮食遵循低盐高蛋白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增加心脏负担。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孩子哮喘能参加体育课吗?

孩子哮喘在病情稳定时一般能参加体育课,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时需暂停运动。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运动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但规范管理下适度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哮喘控制良好时,体育课活动需注意选择低强度项目如散步、游泳或瑜伽,避免寒冷干燥环境下剧烈运动。运动前15分钟使用预防性药物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可降低发作风险,运动中携带急救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体育老师应了解孩子病情,避免安排长跑、足球等高强度对抗性运动,运动后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停止活动并用药。

哮喘未控制或急性发作期应暂缓体育课,尤其合并呼吸道感染、雾霾天气或花粉季节。运动后咳嗽喘息加重、夜间憋醒或日间症状每周超过2次提示控制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剂量。重度哮喘患儿运动前需经肺功能评估,峰流速值低于个人最佳值80%时禁止剧烈活动。

家长应协助记录哮喘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调整吸入激素如孟鲁司特钠颗粒的用量。体育课时备齐万托林气雾剂等急救药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通过规范用药和科学运动管理,多数哮喘儿童可安全参与适龄体育活动,但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密切观察运动反应。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夏季预防中暑小妙招?

夏季预防中暑可通过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穿着透气衣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饮食及及时降温等方式实现。中暑主要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热射病等并发症。

1、水分摄入

每日饮水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高温作业或运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水分。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饮水量。老年人及儿童对缺水敏感,家长应定时提醒饮水。

2、衣物选择

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散热。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可减少头部受热,户外活动时可使用湿毛巾敷颈部。避免穿着化纤类紧身衣物,这类材质会阻碍汗液蒸发。婴幼儿衣物需选择A类纯棉材质,家长需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3、避开高温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选择阴凉处行走,使用遮阳伞等防护。密闭车厢内温度可在30分钟内升至50度,切勿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应实行轮班制,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

4、饮食调节

多食用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适量吃些苦瓜、绿豆等清热食材。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减少代谢产热。可饮用淡盐水、菊花茶等防暑饮品,但糖尿病患者须控制含糖饮料。高温环境下蛋白质需求增加,可适当补充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

5、快速降温

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但禁止服用退热药物。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重度中暑表现,需立即就医。家中可备置冰袋、退热贴等应急降温物品。

预防中暑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夏季应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疲劳。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适当进行游泳、早晚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耐热能力。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发现他人中暑时,应迅速将其移至通风处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水肿 白斑病 宫颈原位癌 脑动脉夹层 成软骨细胞瘤 淋巴管肌瘤病 念珠菌性败血症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